“场景是技术落地的唯一出口。”
“没有场景,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实验室摆设。”一位参与政策研讨的专家直言。另一名产业投资人则反问:“现在是不是又在搞‘运动式创新’?很多地方连数据确权都没解决,拿什么开放场景?”——两句话并列,道出当前推进场景培育的迫切与争议。
政策加速:从文件到落地的关键一步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部署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的政策举措,旨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相关政策文件《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即将出台,重点聚焦新领域新赛道的场景开放,促进技术与产业闭环形成。此举意在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加速创新生态建设。
场景困局与破冰路径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场景创新支持,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地方层面也陆续出台配套政策,推动无人驾驶、智慧医疗等跨界融合产业发展。目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智慧农业云平台等技术平台已逐步建立,但场景开放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数据确权、监管滞后等体制机制障碍。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员王琛伟分析,要素资源流通不畅、公共服务场景供给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政策驱动下的产业机会与资本重估
场景培育开放政策出台将促进新技术商业化,为科技股注入新动能并引发市场结构分化。政策明确优先布局高价值小切口及跨区域综合场景,鼓励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示范应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政策强调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的桥梁,通过场景驱动创新,加速自动驾驶、商业航天等领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多个行业将直接受益,包括工业制造、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消费服务、绿色能源等。例如,大华股份持续推进大模型技术研发,与政策鼓励方向一致,有望打开更大市场空间。
与此同时,政策与公募基金改革共同影响股市资金流向和结构,引发市场波动。证监会出台新规要求管理费与业绩基准挂钩,长期跑输基准的基金经理薪酬将大幅下调,推动持仓向基准指数靠拢。华泰证券统计显示,约46%的主动偏股基金以沪深300为基准,但普遍低配银行、非银金融等板块超10个百分点,未来需增配低估值权重股。政策与资金双轮驱动,正悄然重塑资本市场生态格局。
“太空经济”升温,硬科技标的获融资抢筹
随着政策推动新技术场景加速落地,“太空经济”及相关硬科技领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以下个股因业务契合度高、资金关注度上升而表现活跃:
探路者(300005.SZ) 是A股“太空经济”概念重要标的,主营户外用品转型航天新材料与卫星应用。公司参与多项国家航天项目,开发航天员舱外航天服相关材料技术,并拓展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通信等新业务。2025年10月27日至31日连续获融资买入,其中10月29日单日融资买入达8454万元,推动融资余额从4.95亿元升至5.56亿元。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客户资金新进为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1073万股;自然人陈晓跃新进持股600万股。当前股价9.6元,涨跌幅2.56%。
航宇微(300053.SZ) 是国内领先的宇航芯片与卫星大数据服务商,专注于宇航级SoC芯片、SiP微系统及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产品应用于卫星、空间站等领域。2025年10月下旬持续获融资关注,10月27日融资买入3842万元,10月31日再买入2191万元,融资余额稳定在5.3亿元以上,占流通市值比例超6%。融券余额极低,做空力量薄弱。当前股价13.6元,涨跌幅1.64%。
北化股份(002246.SZ) 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主营硝化棉及军用防化装备,其材料技术可应用于航天器热控系统、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10月27日单日融资净流入超3000万元,10月29日融资买入达7411万元,带动融资余额从3.89亿攀升至4.48亿元。当前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达4.06%,超过历史90%分位水平。当前股价20.07元,小幅回调0.2%。
新兴装备(002933.SZ) 专注于机载悬挂与发射控制系统,产品用于多种军用飞行器平台,技术可延伸至临近空间飞行器。2025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1.51%,扣非净利润增长165.06%;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增长71.84%,销售毛利率提升至40.05%,经营性现金流同比改善120.53%。股东方面,郑文宝新进持股181.4万股,实控人之一郝萌乔持股同比增加300%。当前股价33.84元,小幅下跌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