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务布局
新宙邦:核心业务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解液材料及其他电池化学品,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类电池市场。通过“溶剂+添加剂+六氟”全链条布局,形成一体化产业链优势,产品涵盖电池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电容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四大系列。
多氟多:主营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等电解质材料,是电池电解液的关键原料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和储能领域。构建了“氟资源→氢氟酸及电子级氢氟酸→氟化锂→六氟磷酸锂→锂电池”的完整产业链。
二、产能规模
新宙邦:2025年通过技改将六氟磷酸锂产能从2.4万吨提升至3.6万吨,全球生产基地达10个,布局全球化生产网络。
多氟多:现有六氟磷酸锂产能6.5万吨/年,计划新增2万吨产能,总产能有望提升至8.5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三、财务表现
营收增长:2025年上半年,新宙邦营收42.48亿元,同比增长18.58%;多氟多营收43.28亿元,同比下降6.65%。新宙邦营收增速较快,多氟多受市场环境影响营收略有下滑。
盈利能力:新宙邦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16.36%,毛利率25.05%;多氟多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16.55%,毛利率12.00%。新宙邦盈利能力更强,多氟多因产品价格波动及成本控制压力,净利润下滑。
四、技术优势
新宙邦:掌握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相关材料的核心技术,通过全球化、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保障原材料供应安全,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多氟多:晶体法工艺全球领先,杂质含量<50ppm,满足高端电池应用需求。同时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电解质研发,与清华大学合作推进固态电解质技术发展。
五、客户资源
新宙邦:与全球绝大多数头部及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客户覆盖宁德时代、LG新能源、亿纬锂能等国内外电池厂商。
多氟多:覆盖几乎全部日、韩客户,并与多家达成独家供应合作,客户结构多元化、国际化特征明显。
总结
新宙邦在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全球化生产及盈利能力方面表现突出,多氟多在六氟磷酸锂产能规模和技术工艺方面具有优势。两家企业在锂电材料领域各有特色,未来竞争与合作并存,需关注行业需求增长、技术迭代及成本控制等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新宙邦(SZ300037)$ $天赐材料(SZ002709)$
新宙邦和天赐材料是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的两大龙头企业,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对比分析:
一、业务布局
新宙邦:业务涵盖电池化学品、有机氟化学品、电容化学品、半导体化学品四大板块。其中电池化学品占比约65%,有机氟化学品增速较快,毛利率较高(2024年有机氟化学品毛利率超60%)。
天赐材料: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占比超80%)、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等。核心业务聚焦电解液及上游原材料(如六氟磷酸锂),产业链一体化布局较深。
二、市场地位
新宙邦:电解液国际市场排名第二,国内市场第三,电容化学品市占率全球第一。波兰生产基地实现欧洲本地化供应,境外收入占比约24.8%。
天赐材料:2015年起电解液市占率超越新宙邦,目前仍保持国内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三成,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
三、财务表现
营收规模:天赐材料营收更高,2024年营收125.18亿元,新宙邦为78.47亿元。2025年上半年,天赐材料营收70.29亿元,新宙邦42.48亿元。
盈利能力:新宙邦毛利率和净利率相对较高。2025年上半年,新宙邦净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16.36%),天赐材料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12.79%),新宙邦净利增速更快。
成本控制:天赐材料通过一体化布局降低原材料成本,新宙邦通过收购江西石磊解决六氟磷酸锂供应问题,但电池化学品毛利率受行业竞争影响较大(2024年毛利率12.26%)。
四、技术研发
专利数量:天赐材料专利申请数(1141项)多于新宙邦(517项),但在固态电池领域双方均有布局。
研发投入:天赐材料2024年研发费用6.68亿元,占营收5.34%;新宙邦研发费用3.92亿元,占营收5.01%。天赐材料研发投入绝对值更高,但占比差距不大。
五、未来前景
新宙邦:有机氟化学品和半导体化学品是增长亮点,有机氟在建产能7200吨,半导体化学品在建产能51000吨,液冷氟化液在AI算力领域有潜在需求。
天赐材料:持续加码固态电池电解质研发,计划发行H股拓展海外市场,但需应对行业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行压力。
总结
新宙邦业务多元化,有机氟和半导体化学品潜力较大,盈利能力较强;天赐材料在电解液领域市占率领先,一体化布局优势明显,但需应对行业竞争和成本压力。两者均在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布局,未来竞争将聚焦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