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4 20:37:49 股吧网页版
三年半现金流为负:新松机器人陷“拿地”后遗症
来源:财中社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上,机器人(300024.SZ,下称“新松机器人”)展台人头攒动,其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睿可”系列刚刚斩获机器人界的“奥斯卡大奖”——CIIF大奖。

  然而,这场技术秀场的聚光灯背后,却是公司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与经营业绩上的持续低迷。被誉为“国产机器人先行者”、“机器人第一股”,新松“第一”的头衔却似乎越来越名不副实。

  量滞利亏

  2025年半年报显示,新松机器人实现营收16.60亿元,同比微降0.07%,增长近乎陷入停滞。更令人担忧的是其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9535.8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4.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下降12.66%。毛利率14.62%,同比亦有所下滑。

  这份成绩单在行业复苏的背景下显得格格不入。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报告称,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3.36%。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同期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93万套,同比猛增35.6%。行业整体向好,“老牌”新松机器人的业绩疲软尤为刺眼。

  横向对比更能说明问题。

  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选取系统方案商、数字化车间与生产线系统集成商、自动化设备制造商、自动化零部件商以及其它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上市公司中机器人相关股票的资本市场整体表现。《财中社》研究院根据主营与机器人相关程度(标红字企业)进行排序发现,按2025年上半年营收排序,新松机器人处在第八位;按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新松机器人排倒数第二位。



  Wind机器人指数涵盖的118家、34家主营业务为机器人的上市公司列表中,新松机器人的多项经营指标同样排名靠后。这与九号公司(689009.SH)、科沃斯(603486.SH)等企业营收净利双增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深入分析其业务构成,新松机器人正经历剧烈的内部结构调整。

  其传统强势的工业机器人业务营收仅为2.7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6.11%,近乎“腰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与机器人关联度不强的业务却实现营收增长,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业务营收7.39亿元,同比增长44.60%;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营收3.27亿元,同比增长10.83%;交通自动化系统营收5095.69万元,同比增长61.93%。

  “冰火两重天”的不同主营业绩反映新松机器人正从单一设备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然而,新业务的毛利率普遍偏低,分别为10.04%、10.49%和4.86%,远低于其工业机器人产品19.89%的毛利率,更无法与毛利率高达27.62%的半导体装备业务相比。工业机器人业务尽管营收同比下降15.88%,却仍是新松最赚钱的板块之一。

  而“量增利减”的业务结构变化,也说明新松机器人很难在短期内扭转整体盈利困境。

  “拿地”运动

  新松机器人当前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

  2010年后,公司依托“机器人第一股”的光环和中科院背景,在全国多地展开了激进的扩张计划。2010-2021年间,新松通过子公司在沈阳、杭州、青岛、河南新乡、湖南湘潭、江西永修等地签约建设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和特色小镇项目,规划用地动辄数百甚至上千亩。

  这场规模盛大的“拿地”运动在2021年随着鄂尔多斯富商郝占岗案爆发而陷入困境。多个项目进展远不如预期,相关子公司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股权冻结等。尽管公司已与郝占岗切割,但历史遗留问题仍持续消耗管理精力并带来财务风险。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新松身为被告的司法案件仍有106起,近半数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其中近五年内约31%案件年份为2021年,占比最高。


  历史包袱直接影响着新松机器人的经营健康度。财报显示,2021-2024年,新松机器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亿元、-4.03亿元、-2.23亿元、-0.42亿元,从2022年开始连续为负;同期负债率均超过60%,远高于行业健康水平。现金流紧张状态在2025年上半年仍未得到有效缓解,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2.68亿元,三年半转正无门。

  尽管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约1.37亿元,同比增加15.89%,并拥有专利737项,技术底蕴犹在。但相比汇川技术(300124.SZ)等头部竞争对手的投入规模和市场攻势,新松的研发投入显得捉襟见肘。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新松机器人也在积极寻求海外突破和创新转型。2025年上半年,公司携手美国某全球知名新能源车企,落地新能源卡车工厂电池包合装转运项目;首次与美国知名电动车企客户合作,提供大型户外无人驾驶牵引车;与国内某知名电动车制造企业合作,在印尼落地整车装配智能化项目。

  在最具前瞻性的“具身智能”赛道上,新松机器人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成立具身智能研究院,并展示了智能类人双臂平台、“松羿”轮式人形机器人、“松行”双足人形机器人等多款产品。这些布局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但在宇树科技、埃斯顿(002747.SZ)、越疆(02432.HK)、拓斯达(300607.SZ)等企业纷纷发布同类产品的背景下,“机器人第一股”新松还能否赶个“晚集”?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