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30 17:34:09 股吧网页版
爱尔眼科遭遇利润“滑铁卢”,战略调整期阵痛几何?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K图 300015_0

  2025年10月27日,爱尔眼科(300015.SZ)公布了三季报,今年三季度,公司营收174.84亿元,同比增长7.25%,而归母净利润31.15亿元,同比下降9.76%——这是爱尔眼科自2009年上市以来,首次在三季报中出现净利润负增长。

  单季度数据更是触目惊心:第三季度营收59.77亿元,同比上涨3.8%,而净利润仅为10.64亿元,同比大跌24.12%。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迅速且残酷。自2021年7月高点以来,爱尔眼科股价累计跌幅已超过70%,目前12元/股左右的价格已跌回六年前水平。

  增长放缓与盈利疲软

  从财务数据的细微变化中可以发现,爱尔眼科正经历着营收增长与利润下滑的“剪刀差”困境。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保持7.25%的增长,但环比上半年9.12%的增速已明显放缓。

  盈利能力下滑更为明显。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49.27%同比下降1.74个百分点,净利率19.26%降幅达3.24个百分点;三季度单季毛利率50.65%同比下滑3.26个百分点,净利率19.20%较上年同期骤降6.16个百分点。

  作为民营眼科的标杆企业,其核心盈利指标已连续三个季度处于下滑通道,2024年三季度净利率还维持在22.50%的水平,短短一年间缩水超3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的背后,是多家新医院开业导致的折旧摊销费用增加。

  费用端成为侵蚀利润的关键因素。今年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升至9.7%,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3.5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5%,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主要受欧元升值带来的汇兑损益影响。

  细分业务板块呈现两极分化。屈光业务和视光业务表现相对亮眼,新术式占比增加带动屈光客单价提升,视光业务价量稳中有进。而白内障业务受医保控费影响,手术量下滑,尽管客单价估计小幅回升。

  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出现明显背离。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同比增长18.14%,单三季度增长15.18%。这一数据表明公司主营业务回款能力依然健康,现金流动状况并未随利润下滑而恶化。

  扩张背后的成本压力

  爱尔眼科此次利润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其主动战略选择的结果。公司长期推进的“1+8+N”战略已进入实质落地阶段。长沙爱尔、上海爱尔、广州爱尔、四川爱尔、重庆爱尔等多家眼科中心已投入运营。

  这些新项目的集中落地带来了相应的折旧与摊销费用增加,对当期净利润构成了阶段性影响。陈邦在股东会上坦言:“传统并购基金的发展模式已逐步完成历史使命,接下来的重点将放在现有医院提质增效上”。

  频繁并购扩张的副作用持续显现。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商誉规模高达87.9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2.3倍,占总资产比例达24.53%。如此高比例的商誉,意味着一旦并购项目未来盈利不达预期,公司将面临巨额减值风险。

  “1+8+N”战略本质是构建分级诊疗网络,通过国家级眼科医学中心、区域级眼科中心带动各地级医院发展。但战略实施需要前期大量投入,而回报周期较长。

  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拥有超过700家医院、1800余家视光中心,几乎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这种高速复制的商业逻辑正在遭遇边际挑战,新建的院所短期内难以盈利,并购的医院需要时间整合。

  非经常性收益成

  利润波动的隐形推手

  深入分析利润构成可以发现,爱尔眼科的利润下滑部分源于非经常性收益的大幅减少。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收益仅为2.26亿元,同比下降84.79%;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大幅减少至2.09亿元,同比下降90.25%。

  去年同期,公司处置部分非流动金融资产取得可观收益,而今年这部分“财务性利润”几乎消失。资本市场收益的下滑,使得财报中的“非经营性润色”消退,暴露了公司真实的经营面。

  政府补助减少也是因素之一。去年同期公司曾获得大量与经营相关的财政补助,今年“其他收益”骤降70.88%,直接压低利润表现。这揭示出在剔除政策性支持后,爱尔眼科自身的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坏账风险攀升。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50.33%,显示出公司在应收账款管理、分支机构资金回笼方面的压力。医疗机构的账期本应较短,而坏账增加意味着部分分院的经营质量可能出现分化。

  扣非净利润微增0.2%与归母净利润下降9.76%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数据差异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基本稳定,利润下滑主要受到非经常性因素影响。

  医保控费与竞争加剧

  眼科医疗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医保控费政策成为影响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受医保控费影响,白内障手术量下滑,客单价也面临压力。眼病项目同样受此影响,客单价下滑。

  行业竞争格局也在加剧。除爱尔眼科外,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华厦眼科等品牌也在崛起。在屈光与儿童视光领域,这些地方品牌以更灵活的价格策略和更接地气的服务方式分流患者。

  手术价格呈现下行趋势。部分地区屈光手术价格已从2万元降至1.1万元左右。2025年上半年,尽管屈光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1.14%,但毛利率降至56.12%,同比减少1.07个百分点。

  面对行业变革,爱尔眼科正在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公司持续将技术升级作为“突破口”,以全光塑、全飞秒4.0、全飞秒Pro等为代表的新术式被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新术式占比提升带动屈光客单价提升超5%。

  老龄化社会却为眼科医疗带来新的机遇。老花治疗在国内普及率不足5%,远低于欧洲成熟市场水平。随着教育程度高、支付能力强的60后70后群体进入老花高发期,这片市场有望逐步激活。

  管理挑战与信任危机

  在业绩增速放缓的同时,爱尔眼科还面临治理挑战。2025年10月,公司因网易清流工作室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陷入了慈善争议。

  该内容指出,爱尔眼科构建了一条复杂的慈善资金流转链条。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作为核心枢纽,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向某慈善基金会支付超过5500万元,用途标注为“眼病防治”。

  这些善款随后被转给爱尔眼科在江门、珠海、佛山、重庆、兰州等地的15家控股子公司,金额从50万元到534万元不等。这种模式的本质在于,企业通过关联基金会捐款,要求受助者必须到指定的爱尔眼科医院就医,善款最终回流企业账户。

  这种操作如果属实,意味着公司在公益名义下形成了资金闭环,既获得税收减免,又提升了收入数据。对于一家以“专业、信赖”为核心竞争力的医疗机构而言,信任的坍塌往往比利润下滑更致命。

  在高速扩张的背景下,这些事件或许可以被解释为“管理难免有疏漏”,但至少它也折射出公司在规模化进程中内部控制的滞后——一个组织的治理体系可能并未同步扩张。

  面对当前挑战,爱尔眼科正在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公司正在从“规模导向”转向“效率导向”,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

  爱尔眼科正在全面推进数智化转型。今年9月,公司发布《爱尔眼科AI战略白皮书》,系统描绘了“创建更有温度的AI智慧医院,重构未来眼健康生态”的战略蓝图。

  公司还成立了组织变革小组,推动组织变革,优化人才结构,激发组织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根据各省区、医院的发展情况,打破行政区划和职能壁垒,优化组织结构、管理层级、决策机制与流程。

  老花治疗与海外并购被定位为新增长曲线。公司已前瞻性地成立老视管理多学科诊疗学组,并逐步在各地医院开设老视专科门诊。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23年的11%左右提升至2024年的近13%。

  爱尔眼科在2025年之后推动新一轮的变革与创新,涉及数智化建设、模式创新、组织变革等方方面面。公司的“二次创业”进一步深入,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曾表示,医疗行业是一个长线事业,真正做到稳健增长、患者满意、团队成长,才能穿越周期,持续创造价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