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与思摩尔国际签了新协议——这事儿听起来不大,但细看却有门道。
11月20日,亿纬锂能公告与思摩尔国际签订了一份新的《采购框架协议》,从2026年1月1日起到2028年底,思摩尔国际及其附属公司将持续向亿纬锂能采购电芯等产品作为原材料。这份协议为期三年,属于框架性安排,不涉及具体金额,实际交易以订单为准。表面看只是“续约”,毕竟双方此前的合作协议在2025年底到期,但背后释放的信号并不简单。
首先,这笔交易是实打实的关联交易。原因在于,亿纬锂能的董事兼高管江敏,同时担任思摩尔国际的非执行董事,根据深交所规则,两家企业构成关联方。过去三年,亿纬锂能对思摩尔集团的销售金额稳定在5亿元左右:2022年5.36亿元、2023年5.49亿元、2024年4.98亿元,虽然占公司总交易比例不到1.5%,但逐年小幅波动。而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2025年前10个月已发生关联交易3.29亿元,预计2026年将提升至9亿元——这个数字几乎翻倍,说明合作正在加速。
思摩尔国际主营电子雾化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对小型高能量密度电池有稳定需求。亿纬锂能在消费电池领域本就具备技术积累,这类定制化电芯供应既是其传统优势,也是现金流稳定的业务板块。因此,这份协议不仅延续了供应链关系,更可能意味着思摩尔对未来产能的提前锁定。
我的看法是:别小看这次“常规续约”
在我看来,这件事的价值不在协议本身,而在它折的两个趋势。一是亿纬锂能的客户结构正趋于多元化和稳固化。尽管动力电池和储能出货量增长迅猛——今年前三季度分别达到34.59GWh和48.41GWh,同比增幅超35%,但它并没有忽视消费类市场的基本盘。二是关联交易预期大幅上调至9亿元,反映出双方合作深度在加强,也可能预示着思摩尔国际自身订单在回暖或扩张。
更值得关注的是亿纬锂能的整体态势。今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毛利率环比改善,储能业务满产满销,海外出货占比目标明年要突破25%。公司在固态电池方面的中试线也在推进,计划第四季度推出新产品,并探索半固态路线的低成本转型路径。
这些动作加在一起,让我觉得亿纬锂能正在走出前几年因原材料波动带来的利润压力期,进入一个“轻装上阵、多线并进”的阶段。与思摩尔国际的长期绑定,虽不是决定性因素,却是其稳健经营策略的一个缩影——既抓大客户,也不放小协同;既有技术前瞻布局,也有现实订单支撑。
说到底,资本市场喜欢讲“大故事”,但我反而欣赏这种扎实的细节。一次框架协议的签署,未必带来股价暴涨,但它提醒我们:真正可持续的企业,往往藏在那些不起眼的日常合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