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刚刚搞了一笔关键股权操作——子公司将持有的SK新能源(江苏)30%股权,与SK On所持惠州亿纬集能49%的股权进行置换。交易完成后,亿纬动力对亿纬集能的持股比例从51%提升至55.2%,其子公司亿纬动力香港则持有剩余44.8%,这意味着亿纬锂能将通过旗下公司间接实现对亿纬集能100%控股。公告明确表示,此次调整不改变合并报表范围,也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这步棋,不只是“换股”那么简单
表面看是一次股权结构优化,但背后透露出亿纬锂能在战略布局上的清晰意图。亿纬集能作为其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的重要平台,主要面向高端电动车市场,此前因SK方面持股而带有合资性质。如今通过置换拿回全部控制权,意味着亿纬锂能正在强化自主主导权,减少外部股东在决策和资源调配上的制约。尤其是在动力电池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掌握全资控制权有助于加快产品开发节奏、灵活应对客户定制需求。
而放弃SK新能源30%的股权,看似是“让利”,实则可能是双方在全球产能布局中的分工调整。毕竟亿纬锂能已在匈牙利、美国、马来西亚布局海外基地,其中匈牙利工厂被称为“宝马之光”,直供欧洲大客户。相比之下,SK新能源江苏项目更多承载的是韩系供应链在中国的落地角色,对亿纬而言战略优先级或已下降。
我看这波操作:稳中有进,长期主义的体现
说实话,这笔交易没有带来短期业绩爆发的想象空间,但我反而觉得它很“亿纬”。董事长刘金成一直强调“长期主义”,这次动作正是这种思维的延续——不是为了炒作概念,而是默默把架构理顺,为未来铺路。
尽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11.7%,但营收仍保持32%以上的增长,储能出货量接近48.4GWh,全球首个628Ah储能大电芯项目已落地,这些才是真正的基本盘。再加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做到500Wh/kg、大圆柱电池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的突破,技术储备足够硬核。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行业价格战持续,主力资金近期净流出超24亿元,ETF也在减持,说明机构态度偏谨慎。但广发新能源车电池ETF新进流通股东,也表明仍有资金看好赛道长期价值。
站在当前节点,亿纬锂能就像一个沉稳的长跑选手:不争一时领先,但在关键技术、全球化、全场景布局上步步为营。只要固态电池和储能两大主线能在2026年后兑现商业化进展,今天的这些“低调调整”,回头看可能正是转折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