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突放大招:数千万股激励调整,背后释放什么信号?
亿纬锂能于2025年11月19日召开董事会,一口气审议通过了多项股权激励计划的调整与归属议案。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决定作废1447.4万股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并注销381.9万份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与此同时,第三期和第六期激励计划迎来关键进展:第三期计划有1,219名员工获得343.7万股归属,第六期则有597人获授高达3448.3万股,归属价格分别为74.44元/股和22.02元/股。
这一系列操作并非孤立事件。从公告来看,这已是公司对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期激励计划的阶段性梳理。其中,第三期激励计划自2021年启动,至今已进入第三个归属期,而第六期作为2024年新推出的激励方案,首次归属即规模庞大,显示出公司仍在持续通过股权手段绑定核心人才。值得注意的是,股票来源已调整为“二级市场回购+定向增发”,这一变化增强了公司在股份管理上的灵活性。
激励“瘦身”与大规模归属并行,说明了什么?
看到这个消息时,我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一边大手笔归属,一边又作废上千万股?其实这恰恰反映了当前行业环境下企业的务实态度。作废部分未归属股份,通常是因为员工离职或业绩未达标——在动力电池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企业盈利承压的背景下,人员流动和技术路线调整本就频繁,及时清理无效激励是规范治理的体现。
而第六期激励计划一次性归属超3400万股,人数达597人,说明亿纬锂能仍在大力激励中坚力量。尤其是其22.02元/股的授予价格,显著低于当前近79元的市价,相当于给核心团队送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安全垫”。在我看来,这不仅是留人策略,更是一种信心传递:即便短期股价波动,公司仍愿意让员工分享长期成长红利。
我怎么看亿纬锂能的当下处境?
坦白讲,从财务数据看,亿纬锂能并不轻松。经营性负债高企、货币资金占比较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这些都说明公司在现金流管理和盈利能力上面临压力。行业整体也处于“内卷”阶段,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挤压下,二线电池厂必须找到差异化出路。
但我也注意到积极信号。就在同一天,亿纬锂能宣布与华宝新能合作研发固态电池储能技术,切入光充户外电源、家庭绿电等消费级场景。这说明公司没有死守动力电池单一赛道,而是向高增长的新型储能领域主动突围。结合近期主力资金五日净流出超9亿元、股价处于空方主导区间来看,市场情绪偏谨慎,但这种战略转型一旦取得突破,可能成为估值修复的关键催化剂。
总的来说,这次激励调整不是简单的内部事务,而是企业在行业洗牌期稳团队、调结构、谋转型的一环。我保持观察,尤其是其在固态电池和储能领域的落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