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股东拟转让不超4077.6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这一消息在10月24日晚间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根据公告,此次转让方为公司股东刘金成、骆锦红及亿纬控股,拟通过询价方式完成股份出让,转让数量不超过4077.68万股,价格下限为发送认购邀请书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70%。受让对象限定为具备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官方披露的转让原因包括“偿还借款”和“企业发展需求”。
从股权结构来看,刘金成不仅是亿纬锂能的创始人,也是现任董事长,其与一致行动人骆锦红长期深度绑定公司发展。此次主动减持,虽比例仅为2%,但涉及股份数量较大,市场难免产生联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采用的是询价转让机制,而非二级市场直接抛售,这意味着交易将由专业机构投资者承接,有助于减少对股价的直接冲击,也体现了监管层对再融资行为的规范引导。
主营业务强劲复苏,储能已成增长主引擎
看到这份减持公告时,我第一反应是:这真的是“缺钱还债”吗?还是说,更多是为了优化资本结构或进行战略再配置?
翻看亿纬锂能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数据,我的判断更清晰了。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2.17%,虽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1.70%,但这主要受股权激励费用和坏账计提等非经常性因素拖累。若剔除这些影响,调整后净利润实际增长18.40%,尤其是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环比也在提升,说明核心业务正在全面回暖。
更让我振奋的是储能板块的表现:前三季度储能电池出货达48.41GWh,同比增长35.51%,Q3单季接近20GWh,增速明显加快。全球储能出货排名稳居前三,还拿下了海博思创50GWh的电芯大单。再加上全球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荆门并网运行,技术壁垒进一步抬升。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也毫不逊色,出货量达34.59GWh,同比增长66.98%,成功打入小鹏汽车供应链,并成为宝马“新世代”车型大圆柱电池供应商,未来还将通过匈牙利基地服务欧洲本土生产。
减持背后,或是战略布局的一环
所以回到这次减持,我认为不能简单理解为“股东要跑路”。刘金成作为深耕行业多年的实业家,其个人资金安排很可能与公司全球化扩张有关。比如马来西亚新型储能项目、匈牙利生产基地建设,都需要大量前期投入。而通过合规渠道引入一批高资质机构投资者,既能缓解现金流压力,又能优化股东结构,反而可能被市场视为长期利好。
当然,短期情绪上难免会有波动。但我相信,只要基本面持续向好,真正有眼光的资金不会因一次合规减持就转身离去。毕竟,一个在动力与储能双赛道都站稳脚跟、技术和客户双双突破的企业,已经走在了行业第二梯队的前列。
我对亿纬锂能的看法没变:它不是最激进的那个,但可能是最扎实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