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的意外惊喜
亿纬锂能最新发布的财报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新能源板块掀起波澜。这家电池巨头第三季度不仅营收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更是实现了三位数的环比增长。有趣的是,在看似亮眼的数字背后,公司主动计提了合众汽车1.5亿元的坏账准备,这种"自曝家丑"的操作反而让市场嗅到了财务洗澡后轻装上阵的信号。
双赛道狂奔的秘诀
动力电池与储能业务正在上演"双轮驱动"的好戏。与北汽极狐、小鹏等车企的新车型绑定,让动力电池出货量保持可观增速;而628Ah超大电芯在中东欧储能项目的落地,则展示了公司在技术商业化上的敏锐嗅觉。特别是在投资交流会上,管理层透露的"四季度储能毛利率或突破15%"的预期,或许暗示着价格战最惨烈的阶段正在过去。
藏在技术路线里的野心
从德国展会上亮相的大圆柱电池,到成都基地下线的全固态电池,亿纬锂能的技术储备像个精心布置的多米诺骨牌阵。628Ah储能电芯已经实现从实验室到电站的跨越,而硫化物固态电池原型机的亮相,则悄悄卡位了下一个技术迭代周期。这种"量产一代、试产一代、研发一代"的节奏,让人想起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迭代模式。
海外棋局的落子声
马来西亚工厂的机器轰鸣与匈牙利工地的打桩声形成奇妙和弦。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透露,海外工厂定价较国内高出近四成,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要顶着地缘政治风险布局海外。有意思的是,对于北美市场的"曲线进入"策略——通过马来西亚基地供货规避贸易壁垒,展现出不输于光伏企业的全球化智慧。
藏在细节里的风险提示
当投资者为翻倍的净利润欢呼时,财报附注里9-10亿元的股权激励费用计提提醒着:这份成绩单是经过会计美颜的。而交流会上关于"26年70%产能仍需国内交付"的表述,又为海外扩张的故事添加了现实注脚。就像近期某储能同行在欧洲遭遇的"服务响应"质疑,国际化从来不是简单的产能搬家。
这份带着"技术味"的财报恰似新能源行业的缩影——既有令人振奋的创新突破,也暗藏产业链博弈的刀光剑影。当固态电池的曙光遇到海外市场的风云变幻,投资者或许该像亿纬锂能布局技术路线那样,给自己的判断留出"多方案冗余"。毕竟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