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纬锂能刚刚交出了一份极具看点的三季报: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68.32亿元,同比增长35.85%;归母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15.13%。单看这一数据,已是亮眼。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份看似平稳增长的背后,公司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盈利修复”——若剔除约2.5亿元股权激励费用和5.3亿元对历史客户的价格返利影响,三季度实际归母净利润高达14.57亿元,同比增幅达50.7%,环比也增长超30%。这说明,亿纬锂能的盈利能力正在加速回升。
更进一步看,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达450.02亿元,同比增长32.17%,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1.70%,表面看似乎矛盾。实则不然。根据业绩说明会披露,这部分下滑主要源于一次性因素:包括对合众汽车1.5亿元坏账的全额计提,以及全年集中的股权激励费用。若将这些非经常性影响剔除,前三季度实际归母净利润为36.75亿元,同比增长18.4%。换句话说,公司的基本面不仅没弱,反而在悄悄变强。
我最关注的,是它两大核心业务的进展。动力电池方面,前三季度出货量达34.6GWh,同比暴增66.98%,客户已覆盖宝马、小鹏、零跑、广汽埃安等主流车企,尤其是成为宝马“新世代”大圆柱电池首发供应商,技术认可度极高。而储能板块同样火热,出货量达48.41GWh,同比增长35.51%,目前产能满载,甚至出现“一芯难求”的局面。管理层明确表示,四季度储能电芯毛利率有望回升至15%以上,这比三季度已有明显改善。
更让我感到乐观的是它的战略节奏。公司在马来西亚、匈牙利布局海外产能,明年起北美大客户订单将逐步释放,且明确70%需求仍由中国工厂交付,短期不受关税政策扰动。同时,大圆柱、钠离子、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持续推进,“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已下线,技术领先优势正在转化为商业壁垒。
说实话,过去两年电池行业打得惨烈,价格战让不少企业利润承压。但亿纬锂能没有盲目扩产,而是选择优化客户结构、调整产品组合、提升高端占比。这种克制与聚焦,恰恰是长期主义的体现。现在,随着历史包袱出清、费用高峰过去,公司正轻装上阵。我认为,2026年很可能是亿纬锂能迎来“量利双升”的关键一年——不光是出货增长,更是盈利能力的系统性修复。对于这样一家技术扎实、战略清晰的企业,市场或许还低估了它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