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创资讯富宝锂电分析师董云帆:“本轮概念股爆火本质上是资本看好固态电池产业链发展的体现。”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全固态电池)技术尚不完善,预计大规模应用需至2030年左右。”
资本热捧,固态电池概念起飞
9月12日,A股固态电池概念股持续走强,万得固态电池指数近20个交易日累计上涨16.69%,年内涨幅更是超过50%,热度急升。个股表现尤其抢眼,上海洗霸9月涨幅超40%,先导智能股价较8月底也涨超50%。这波资本热潮,源于部分实验性产品的落地,以及二线电池厂商寻求技术突围的迫切愿望。比如,亿纬锂能的成都基地已经下线了10Ah全固态电池,当升科技也实现了硫化物正极材料的吨级出货。然而,产业的另一面却相当冷静,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依然面临成本与技术的双重瓶颈,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就公开表示,技术尚不完善,大规模应用恐怕要等到2030年左右。
喧嚣背后:泡沫与突围的博弈
固态电池被视为锂电池的终极形态,其重要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已得到明确,国家层面支持高能量密度技术的研发。目前,技术相对成熟的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而全固态电池的规划则普遍集中于2027年实现小批量装车,国轩高科已在建设0.2GWh的实验线。但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对此态度相当谨慎,认为全固态技术成熟度仅为“4/9”,量产时间点可能要推迟到2027年之后。
卓创资讯富宝锂电分析师董云帆认为,本轮概念股爆火,本质上是资本在为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未来发展投票,其看好的基础是已经有实验产品落地。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基地的揭牌,国轩高科首条金石全固态电池实验线的贯通,这些都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市场情绪升温。不过,狂热之下,固态电池概念股的估值已现泡沫化迹象,先导智能的市盈率达到57.97倍,利元亨更是飙至184.84倍;上海洗霸虽然因沾边电解质业务股价异动,但公司公告也坦言,相关收入并未形成规模化。
在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看来,固态电池几乎是二线厂商突围的唯一出路。毕竟,在液态电池市场,格局已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主导,技术提升空间有限。因此,国轩高科、卫蓝新能源等企业正加速布局,试图在新赛道上抢占先机。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仍面临界面阻抗、材料稳定性与成本控制等重大挑战。赣锋锂业、国轩高科的中试线电芯容量仅70Ah,距离商业化所需的300Ah以上,差距还非常明显。
政策暖风与市场“脱节”
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工信部设立了60亿元的全固态电池专项研发基金,其中宁德时代获得了20多亿元的支持,占比近一半。发改委也通过超长期国债,对实际投资给予15%的资助。但现实是,资本市场的亢奋与产业的实际进展存在显著脱节。万得固态电池指数半年内上涨77.7%,而海外同行却用行动给出了“友情提示”:美国明星公司QuantumScape已放弃自己制造电池,丰田也多次推迟量产计划,这都印证了技术难度远超预期。此外,即便是已经量产的半固态电池,也因成本高企导致市场接受度不高,智己L6光年版因贵了10万元导致销量惨淡,清晰地反映了消费者对高价新技术的抵触情绪。
相关题材及人气个股
这波固态电池热潮之下,市场关注的焦点也逐渐清晰。本次事件核心题材为固态电池,因部分标的属于科创板,也关联到科创板概念。人气个股涵盖了技术布局与材料供应等多个环节的企业: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电池研发)、当升科技(正极材料)、恩捷股份与星源材质(隔膜转型固态电解质)、先导智能与联泓新科(设备与材料供应)。其中,上海洗霸因涉及电解质业务而出现股价异常波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其相关业务尚未形成规模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