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者突然宣布定增募资近18.6亿元,实控人联手新设平台接盘,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 这笔交易不仅涉及控制权的进一步巩固,更暴露出公司在现金流管理上的现实压力。作为“户外+芯片”双轮驱动的代表企业,探路者正试图通过股权融资为运营输血,而一系列配套公告也显示出其对合规与市场信心的高度重视。
从单一认购到双主体参与:定增结构生变
原本由实控人李明及其控制的通域合盈全额认购的定增方案,在2025年10月31日被调整。公司终止了与原认购方的协议,并转而与北京通域合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明弘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新的股份认购协议。其中,明弘毅成立于2025年10月29日,仅比签约日早两天,且由李明100%持股,显然是为此次融资专门设立的工具平台。最终,本次发行不超过2.6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58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关联交易背后的逻辑与合规安排
由于李明是公司实控人,且直接或间接控制两家认购主体,本次交易构成典型的关联交易。但公司密集发布多项公告,主动披露“最近五年未受监管处罚”“不提供财务资助”“无前次募资金使用报告义务”等信息,显示出极强的合规意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家认购方已承诺在定价基准日前六个月内无减持行为,且自认购之日起36个月内不减持所获股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自我输血、稀释中小股东利益”的担忧。
此外,尽管通域合盈2024年净利润亏损超240万元,但其作为多个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具备资本运作能力。而新设主体明弘毅注册资本达千万元,经营范围涵盖技术开发、企业管理咨询等,未来或将在探路者的科技板块中扮演协同角色。
流动性需求凸显,“户外+芯片”双主业承压?
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流,这一安排值得深思。结合三季报股东变动情况看,王静、蒋中富等主要自然人股东持续减仓,外资机构新进但整体持股集中度未明显提升。同时,公司两融余额虽维持在4.95亿元左右,但处于历史偏低水平,说明市场情绪相对谨慎。在芯片业务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背景下,户外主业若增长乏力,则整体现金流压力可能上升。此次定增或是为保障研发与渠道运营的稳定性之举。
目前该事项尚需股东大会批准、深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后续进展仍需密切关注。但从动作节奏来看,探路者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资本运作,以应对复杂经营环境下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