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乐普医疗(300003.SZ)发布2024年年度和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从2023年开始,乐普医疗业绩就明显失速了,营收利润等核心指标都出现下降,如今这样的趋势还在延续。
公开资料显示,乐普医疗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最早从事心脏介入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乐普医疗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心血管大健康产业平台,主营业务涵盖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三大板块
业绩数据显示,2024年,乐普医疗实现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大跌80.37%;扣非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大跌80.28%,这一下滑程度创下乐普医疗自2009年上市以来新低。
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乐普医疗同样不太好。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营收17.36亿元,同比下降9.67%;净利润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扣非净利润3.37亿元,同比下降26.08%。业绩颓势还在延续。
从年报业绩来看,2025年1月,乐普医疗曾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当时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为2.65亿元至3.95亿元。
从乐普医疗最终业绩表现看,明显低于预计情况。早在一年前,乐普医疗董事长蒲忠杰还在业绩会上宣称:2024年净利润目标20亿-22.5亿,可是最后只交出了目标业绩的零头,业绩承诺缩水90%左右。
从乐普医疗2024年年报业绩具体表现来看,公司旗下三大业务板块医疗器械、药品和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分别实现营收33.26亿元、17.58亿元、10.19亿元,同比分别下滑9.47%、42.25%、19.24%。
不难看出,2024年乐普医疗三大业务板块已经同时出现下滑,对于公司的经营而言,无疑面临巨大的风险。
财报显示,乐普医疗2024年还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减值。
乐普医疗表示,基于审慎评估,2024年,公司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共发生减值损失合计2.51亿元,其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为2.17亿元。
减值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购苏州博思美形成的商誉净额8910.17万元,计提减值准备5928.22万元,收购乐普装备形成的商誉934.28万元,计提减值准备366.56万元;公司的应急产品存货经过审慎评估,计提减值准备1.36亿元;公司自研的新冠POCT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578.97万元;公司购入的艾塞那肽及奈西立肽药品的相关技术中止研发全额计提减值准备3679.24万元。
尽管已大额减值,截至2025年一季度,乐普账面商誉仍高达36.20亿元,未来仍存在大规模减值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乐普医疗也开始暴露出一些研发风险。财报数据显示,乐普医疗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2.49%,研发人员数量为1285人,较2023年的1676人减少23.33%。
在公司布局的医疗器械等赛道,有着强劲的竞争对手,例如在心血管器械领域的中微创医疗、赛诺医疗、惠泰医疗,以及国际企业波士顿科学、美敦力等企业。
综合来看,乐普医疗面临的经营风险不少,内部商誉高企,外部市场竞争加剧,都切实反映在业绩面。截至到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下滑的趋势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