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的监管信息及媒体报道,以下是海联讯(300277.SZ)近年来暴露的主要问题,综合整理为以下十项关键问题:
### 1. **财务数据不实,收入确认违规**
海联讯在2020年至2023年的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中,对电力信息化类业务的收入和成本确认存在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行为。公司错误采用“总额法”而非“净额法”,导致营业收入虚高,需追溯调减各年度收入,最高调减比例达9.12%(2021年)。
### 2. **信息披露不准确,误导投资者**
由于收入确认错误,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严重失实,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深交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浙江证监局与深交所同步对其出具警示函和监管函,直接损害投资者知情权。
### 3. **高管履职不力,管理层责任缺失**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应叶萍、财务总监马红杰、董事会秘书陈翔因未能勤勉尽责、履行忠实义务,被监管机构点名并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管理层对财务内控疏于管理,导致长期违规问题未被发现。
### 4. **整改承诺与实际效果存疑**
公司声称已于2024年8月1日完成整改,但市场对其整改效果缺乏信心。尽管调整未影响净利润,但收入大幅调减暴露了财务基础薄弱的问题,且深交所后续监管函显示整改未完全消除隐患。
### 5. **业绩增长与利润背离,经营效率低下**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1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5.35%,扣非净利润亏损254万元。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合计增长41.04%,暴露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双重危机。
### 6. **历史财务造假前科,屡次触雷**
2014年海联讯曾因虚增营收、IPO数据造假被证监会处罚,此次再度因财务问题被监管警示,显示公司治理存在长期缺陷,合规文化薄弱。
### 7. **现金流波动剧烈,资金链风险隐现**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19年的0.91亿元降至2022年的-0.19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仅回升至0.2亿元,反映经营稳定性差,资金管理能力不足。
### 8. **依赖非经常性损益,主业盈利能力差**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中53%来自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主业盈利能力持续恶化,扣非净利润连续亏损,显示业务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 9. **并购计划争议,风险叠加**
2024年10月,海联讯宣布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杭汽轮B(市值123亿元),被质疑为“蛇吞象”式操作。此举虽可能保壳,但海联讯自身财务问题未解,合并后整合风险高企。
### 10. **市场信任度崩塌,股价承压**
多次财务违规事件导致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损。截至2024年12月,公司市值仅45.66亿元,股价长期低迷,未来需通过实质性改革重建市场信任。
---
**注**:以上内容由深度Ai基于监管公告及媒体报道整理,更多细节可参考相关信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