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海联讯(300277.SZ)与杭汽轮B(200771.SZ)的换股合并方案,杭汽轮B股吧中出现了大量海联讯股民的异常言论。这些股民因无法持有杭汽轮B股,却试图通过舆论施压杭汽轮B股东支持明显不公的换股方案,甚至对反对者进行人身攻击与谩骂。这一现象暴露了资本市场中部分投机者的极端利己主义,其行为不仅违背市场公平原则,更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批判:
一、 利益驱动下的“双重标准”:换股方案的不公性
1. 财务数据悬殊下的“蛇吞象”
杭汽轮B的每股净资产(7.20元)是海联讯(1.45元)的近5倍,净利润更是海联讯的66.58倍。然而,1:1的换股比例直接导致杭汽轮B股东持有的优质资产被低质资产稀释。这一方案本质上是用杭汽轮B的“真金白银”填补海联讯的财务漏洞。
海联讯股民的逻辑矛盾:若方案公平,为何需通过舆论施压而非理性说服?
2. 定价机制的漏洞与强制换股
换股价格基于海联讯短期异动后的20日均价(9.56元/股),而杭汽轮B的现金选择权(7.11元/股)远低于其实际价值,形成“被迫换股”的隐性强制。这种设计显然偏袒海联讯股东,却仍被其支持者包装为“双赢”。
二、 股吧乱象:利己者的“舆论暴力”
1. 无持股资格的“跨界干预”
海联讯股民因无B股账户,本无权参与杭汽轮B股东决策,却涌入其股吧,以“大局观”“国资整合”等宏大叙事掩盖自身利益诉求,甚至攻击理性反对者为“短视”“阻碍改革”。
典型言论:
“反对者就是蠢,看不到合并后的战略价值!”
“托儿们又来忽悠,坚决投赞同票!”
2. 人身攻击与信息污染
反对换股方案的杭汽轮B股东常被贴上“神经病”“水军”等标签,而支持者则频繁散布“合并后股价必涨”“反对者损害国资利益”等片面信息,刻意忽视方案对杭汽轮B股东权益的掠夺。
三、 行为本质:投机者的“市值赌博”
1. 炒作海联讯股价的动机
海联讯长期业绩低迷,2023年扣非净利润-61万元,2024年扣非净利润仅87万市值不足杭汽轮B的一半。合并后其股价可能因“B转A”概念短期炒作,海联讯股民借此套利,却要求杭汽轮B股东承担长期整合风险。
利益链条:部分账号被质疑为海联讯关联方,通过煽动性言论诱导散户跟风。
2. 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这种舆论绑架行为扭曲了股东投票的独立性,使中小股东在信息污染中难以理性决策。若放任此类操作,将助长“劣币驱逐良币”的风气,最终损害资本市场健康。
四、呼吁理性:回归公平与股东权益保护
1. 尊重股东权利,拒绝道德绑架.
杭汽轮B股东的反对权受《公司法》保护,其诉求聚焦于换股比例调整、定价机制透明化等具体问题,而非否定重组本身。海联讯股民若真追求“共赢”,应支持方案优化,而非攻击异议者。
2. 监管介入与平台治理
股吧平台需加强言论审核,对人身攻击、散布不实信息等行为及时处理。监管层应审查换股方案的公平性,警惕“市值管理异化”对中小股东的剥削。
结语
资本市场的生命力源于公平与诚信。海联讯股民为私利践踏他者权益的行径,不仅暴露了投机者的狭隘,更折部分国资改革中“重规模、轻公平”的深层弊病。唯有坚守程序正义、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才能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杭汽轮B股东的理性抗争,正是对这一原则的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