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核刚刚完成了一笔关键的资产整合——10月31日,公司正式对外公告,已向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支付全部交易款项,成功收购中广核惠州核电82%股权,以及惠州第二、第三核电和湛江核电三家公司的100%股权。这意味着这四家原本由集团持有的核电项目公司,从即日起正式纳入上市公司体系,成为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
这笔交易并非临时起意。早在2025年8月27日,中国广核就已披露相关收购计划,并于10月16日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按照公告内容,交割日定为对价支付完成所在月份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0月31日。如今款项支付完毕,标志着此次关联交易的关键一步已经落地。虽然公告未透露具体交易金额,但此类大规模股权划转通常意味着集团正有计划地将优质在建或待建核电资产注入上市平台,属于典型的“集团孵化、注入上市”模式。
对于中国广核这家企业来说,我始终认为它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是一家普通的能源运营商。它是国内核电发展的核心载体之一,而这次收购进一步强化了它的战略布局。惠州和湛江的核电项目代表着未来数年的装机增长潜力,尤其是湛江核电这类100%控股的新设主体,往往承载着新一代技术路线的落地任务。把它们纳入上市公司,不仅提升了公司的长期资产规模,也为后续融资、项目建设铺平了道路。
从我的观察来看,这种资产注入时机也颇为讲究。当前正值“十五五”规划前夕,国家明确提出要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核电作为稳定可调的零碳基荷电源,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愈发稳固。此时推进项目公司整合,或许是为接下来五年的大规模建设节奏做准备。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十五五”还提到了前瞻布局核聚变能,虽然那是更远期的方向,但也反映出高层对核能整体战略价值的认可。
当然,市场反应似乎略显冷静。截至最新数据,中国广核股价报3.94元,下跌3.19%,成交额达8.16亿元。这说明投资者可能更关注后续项目的审批进度、资本开支压力以及电价机制等现实问题,而非单纯为资产注入买单。但我个人认为,这类稳健型能源资产的价值不应只看短期波动。在一个强调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并重的时代,掌握核心核电资源的企业,其长期确定性正在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