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亚股份2025年三季报出炉,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冰火两重天”:整体营收稳步增长,但利润表现承压,尤其是线上渠道的下滑引发关注。根据天风证券发布的研报,公司第三季度实现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8.3%;前三季度累计收入达26.2亿元,同比增长12.8%,成绩亮眼。然而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仅同比增长2.5%,其中第三季度更是同比下滑3.9%,与收入增速明显背离。
这一分化背后,是公司渠道结构的剧烈调整。线下市场成为最大亮点——前三季度线下收入达16.24亿元,同比增长35.7%,尤其核心区域以外的“外围省份”收入暴增113.4%。单看Q3,外围省份线下收入同比增长94%,显示出全国化扩张战略正在加速兑现。相比之下,线上渠道则遭遇逆风:前三季度线上收入9.33亿元,同比下降10.2%;Q3更是下滑11.4%至3.41亿元。报告指出,这主要受短期舆情和平台策略变动影响,抖音等新兴电商平台虽然流量大,但盈利性弱于天猫、拼多多等传统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销售端并未收缩,反而加大了投入。Q3销售费用达3.64亿元,同比增长10.7%,导致净利率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6.6%。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反映出百亚股份正处在品牌扩张的关键阶段:通过高投入换市场、换认知,尤其是在新地区建立品牌势能。
产品层面,大健康系列成为增长引擎。以益生菌和有机纯棉为代表的品类表现抢眼,前三季度有机纯棉系列营收翻倍,益生菌产品收入增长超50%;Q3大健康类产品收入增速高达35.5%。自由点品牌整体保持稳健增长,前三季度贡献25.07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6.4%。这说明公司的产品升级策略已初见成效,高端化路径清晰。
我的看法
说实话,这份三季报让我对百亚股份有了更复杂的判断。表面上看,利润增速放缓甚至下滑是个负面信号,但我认为这恰恰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公司并没有在电商遇阻时选择躺平,而是果断加码品牌建设和渠道下沉,特别是在非核心区的爆发式增长,证明其模式具备可复制性。
我更看重的是它的战略定力。当很多消费品企业在线上流量焦虑中迷失时,百亚仍在坚持“品牌+产品+渠道”三位一体的长期主义打法。电商虽短期承压,但公司清楚地认识到,线上仍是品牌影响力的放大器,而非单纯的出货口。
当然,风险也不容忽视。消费环境疲软、价格战加剧都是现实挑战。天风证券下调了未来三年盈利预测,也反映了市场对短期压力的担忧。但从长远看,如果它能持续用大健康产品提升毛利结构,同时把线下扩张的成果巩固下来,现在的投入很可能会在未来两年迎来回报期。
所以我的观点是:短期波动不必过度悲观,关键要看战略是否走在正确的路上——而百亚,至少现在还踩在节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