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最新发布研报,给予苏州银行(002966.SZ)“买入”评级,成为今日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评级基于对苏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的深入分析,核心逻辑在于其净息差出现回暖迹象、资产质量持续优异以及成本管控能力增强。与此同时,光大证券也在近期发布类似观点,维持对苏州银行的“买入”评级,并进一步指出其在江苏省内市场增长强劲,盈利增速稳中有升。
从基本面来看,苏州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4.8亿元,同比增长2%;归母净利润达44.8亿元,同比增长7.1%,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长,反映出经营效率的提升。其中,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8.9%,成为拉动业绩的主要动力,而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至31.3%,显示出良好的费用控制能力。尽管非息收入同比下滑10.4%,主要受债市波动影响导致投资收益承压,但整体营收结构仍保持稳健。
资产端方面,截至三季度末,生息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6.3%,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6%,信贷投放保持双位数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对公贷款新增79亿元,发挥“压舱石”作用,而零售贷款则出现季节性回落。负债端,存款同比增长12.9%,个人存款占比提升至54.3%,反映其零售客户基础持续夯实。更为关键的是,净息差(NIM)为1.34%,较上半年微升1个基点,初步显现企稳态势,这在当前利率下行环境中实属难得。
资产质量依旧亮眼。不良率维持在0.83%的低位,拨备覆盖率达421%,虽较二季度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资本充足率方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79%,虽因快速扩表略有下降,但整体仍处于安全区间,内生资本补充能力稳定。
我为什么看好这家 regional bank?
说实话,地方性银行这几年并不被市场普遍青睐,但在这一轮研报密集覆盖中,我看到了苏州银行的不同之处。它不是靠激进扩张博收益,而是依托苏州乃至整个江苏地区的经济活力,扎扎实实做对公、做小微、做本地化服务。它的ROAE虽然同比下降,但仍在12%以上,盈利能力在城商行中属于上游水平。
更让我在意的是它的战略定力——坚持“向实而行”,资源倾斜制造业和科创企业,这恰好契合当前政策导向。而且,公司已获得公募基金和托管牌照,理财子公司也在推进中,未来中间业务收入有打开空间。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经济复苏若不及预期,小微贷款定价压力可能加大,非息收入波动也可能继续拖累表现。但从目前数据看,苏州银行的基本面韧性足够强。
站在当下,0.76倍PB的估值依然偏低,与其资产质量和成长性并不完全匹配。我认为,这不是短期炒作标的,而是一只值得长期跟踪的优质区域性银行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