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华林证券10月13日起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
中国基金报记者舍梨
华林证券近日发布公告称,为适应业务发展并合理把控业务风险,公司将把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统一上调至100%。该调整计划自2025年10月13日起正式生效。

华林证券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
华林证券并非首家采取此类行动的券商。国金证券曾率先公告,从8月27日起,对除北交所以外的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进行调整,从80%上调为100%。国金证券相关人士此前回应,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主要出于自身经营考虑,属于业务常规调整。
从全行业看,上调保证金比例仍属个别现象。
记者询问了多家券商,受访券商人士表示,目前没有调整融资保证金比例。此外,记者查询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等券商网站信息,融资保证金比例维持在80%的常规水平。
融资保证金的比例,关系到客户可融资买入的金额。对于投资者而言,若融资保证金比例由80%上调至100%,相当于原来用80万元可用保证金可融资买入100万元市值的证券,杠杆倍数为1.25倍;现在则需要100万元可用保证金,才能买到100万元市值证券,杠杆倍数降至1倍。杠杆倍数下降,也意味着风险系数降低。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两融市场活跃度较高,投资者融资需求短期内呈现增长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部分中小券商可能面临资金流动性压力。上调保证金比例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确保业务稳健运行。
方正证券金融团队表示,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对大盘走势不起决定作用。复盘来看,近两次监管调整融资保证金比例的要求,分别为2015年11月13日、2023年9月8日。
其中,2015年11月:收紧融资保证金比例,由50%上调至100%,随后沪深300指数1个、3个、5个交易日涨跌幅分别为0.48%、-0.82%、0.75%。2023年9月:放松融资保证金比例,由100%下调至80%,此后沪深300指数1个、3个、5个交易日涨跌幅分别为0.74%、-0.09%、0.83%。
“从历史表现来看,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更多是针对两融业务本身的风险调控工具,而非直接影响大盘方向的决定因素。”方正证券金融团队分析师表示。
两融业务火热
券商纷纷“提额”
两融余额能够直观反映杠杆资金规模,是衡量股市活跃度的关键指标之一。截至10月13日,两融余额达到2.444万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25.94亿元,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5%,显示杠杆资金活跃度较高。
面对火热的业务需求,多家券商选择通过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为两融业务“扩容”。2025年以来,浙商证券、华林证券、兴业证券、山西证券等券商对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进行了调整。
华林证券的调整频率与幅度尤为引人注目。3月29日,华林证券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从原有水平上调至62亿元;时隔不到半年,9月9日华林证券再次发布公告,将这一上限提升至80亿元,增加18亿元。
浙商证券9月24日宣布,为促进信用业务发展及做好融资类业务规模管控,董事会同意调增融资类业务规模,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
兴业证券也曾在4月30日通过调整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的议案。
4月26日,山西证券将信用业务使用自有资金最大规模从100亿元提升至110亿元,其中,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80亿元调整至100亿元,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上限由20亿元调整至1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两融市场杠杆水平稳健,维持担保比例高位运行,整体风险可控。随着A股市场持续向好,两融业务有望保持活跃态势。但需警惕市场波动风险,券商应加强动态监测,做好风险预案。预计两融市场将呈现“量增质优”的发展态势,成为资本市场稳健运行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