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证券又分红了——这一次,力度翻倍。
10月22日晚间,长城证券发布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6元(含税),合计派发3.07亿元。这不仅是公司连续第二年实施中期分红,更关键的是,相比2024年同期每10股派0.38元、总额1.53亿元的分红规模,此次无论单位分红金额还是总金额,都实现了翻倍增长。市场对此反应平稳,截至当日收盘,长城证券股价微涨0.18%,报11.26元,成交额达3.55亿元,显示出投资者对公司这一举动的认可与冷静对待。
分红翻倍背后:业绩创历史新高
这次大手笔分红并非“凭空而来”。根据长城证券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8.59亿元,同比增长44.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3.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1.92%。这一业绩不仅创下公司历史同期新高,也显著跑赢了行业平均水平。利润的强劲增长为提高分红提供了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期分红总额3.07亿元的增长幅度,甚至超过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速,说明公司在盈利改善的同时,也在主动提升回报股东的力度。
响应监管导向,中期分红渐成常态
这已是长城证券响应监管层鼓励分红政策的第二次中期分红实践。近年来,随着新“国九条”出台以及证监会明确倡导“一年多次分红”,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优化分红节奏,不再局限于年度一次性分配。尤其是在券商板块,进入10月以来,已有包括长城证券在内的17家上市券商陆续发布中期分红计划,形成了一波“中期红包”潮。这种变化传递出一个信号:资本市场正从注重融资功能,转向更加重视对投资者的持续回报。
说实话,看到长城证券这次分红,我是有些意外的。不是因为不分红,而是因为分红增幅竟然超过了利润增速。这意味着公司是在主动压缩留存收益,优先回馈股东。在当前不少企业还在“重投资、轻回报”的惯性中徘徊时,这样的选择显得尤为可贵。当然,这也建立在其基本面足够扎实的基础上——营收和净利润双双高增长,说明它的盈利能力经受住了市场波动的考验。
我始终认为,持续且可预期的分红,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标志之一。长城证券连续两年中期分红,并将分红金额实质性提升,至少释放了两个积极信号:一是管理层对未来发展有信心,愿意与股东分享成果;二是公司在财务安排上更具规划性和透明度。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这种“真金白银”的回报,远比短期股价波动更值得珍视。
当然,也要理性看待。券商行业本身具有强周期性,当前的良好表现是否可持续,仍需观察下半年乃至全年的市场环境。但我愿意把这次分红看作一个态度——一种向投资者靠拢的态度。如果更多公司能像这样,把分红当成责任而非负担,A股的长期投资生态,或许真的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