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超薄的密封金属片里注入着少量的去离子水,这样的VC均热板犹如微型“中央空调”一般,循环往复的“带走”芯片等器件运行中所产生的热量,保障电子设备的综合性能表现。在今年苹果公司新一代手机产品中,iPhone 17Pro系列首次搭载均热板。这背后,来自中国精密制造供应商的技术突破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更是备受业界关注。不仅是产业链合作,深耕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诸多跨国企业正通过多维度协同创新,共同助力全球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水平的提升。
“供职苹果的30年来,我已经算不清来到中国的次数,每一次来都会惊艳于中国企业蓬勃的创新能力,他们敢想敢做、尽一切所能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精神令我印象深刻。”不久前刚刚上任苹果公司COO(首席运营官)的Sabih Khan(萨比赫·汗)告诉记者。10月14日,他“履新”后首次来华与两家合作供应商进行了深度交流,并参观了瑞声科技位于江苏常州的全自动化超薄均热板生产线及蓝思科技位于泰州的中框生产线。
交流中,瑞声科技董事长潘政民介绍,公司已经与苹果合作17年,此次双方共同合作开发的超薄均热板在多项工艺上实现了突破。“比如通过我们联合研发的弹夹工装取代传统塑料托盘,在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减少塑料浪费;应用碳纳米涂层技术,使石墨工装耐磨性提升50%;主体生产环节使用100%回收铜材料。在注水除气环节,依托工业相机定位与超细针头注水技术,配合真空除气处理,确保了均热板腔体的注水一致性与高真空度,以满足导热性能需求。”潘政民分享道,同时,产线还部署了基于Mac mini强大硬件功能与机器学习大模型的自动化测量系统,显著缩短测试时间。最后通过全自动模切与包装整合,实现了产品与人零接触的100%全自动化包装解决方案。
从为第一代iPhone提供玻璃面板到如今各类模组甚至整机组装与苹果的深度合作,蓝思科技也在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方面不断突破,成长为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企业。在公司位于泰州的工厂,CNC精细加工区通过导入具备自主感知与自适应能力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实现了主动上下料与智能任务调度,结合高精度手眼二次定位技术,大幅提升效率并减少人为失误;在组装环节,“一线流”理念贯穿40余道全自动工序,通过镭焊、点胶与锁附等工艺的无缝衔接,彻底解决传统断点多、半成品堆积的痛点;此外,产线广泛配置自动外观检测(AOI)设备,在实现精确标准化检验的同时支持快速跨机种切换,并最终实现了CNC制程铝屑100%回收的闭环绿色制造。
谈及近20年来与苹果持续的创新合作,“首先是设备创新,产品工艺整合之外,也要实现自动化、提高产品精度跟产线效率。”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告诉记者,同时,公司在材料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创新以满足产品快速迭代和性能提升需求。另外,通过工艺的优化和科学布局,企业生产效率也不断得到提升。记者获悉,蓝思科技即将启动的位于昆山的研发中心,主要服务于苹果。该研究院将在金属材料应用、加工、小部件模块设计、终端产品组装和新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入探索。
围绕负责任、可持续的绿色制造,包括瑞声科技、蓝思科技在内的“果链”供应商也正不断领先实践。如瑞声科技就已加入苹果的供应商清洁能源项目、零废弃物项目及清洁水项目等,并积极采用多种类的回收材料;蓝思科技在中国也已实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为苹果生产供能,阳极工序的中水回收率达到80%以上,并已有5个园区获得了UL废弃物零填埋认证。根据苹果公司最新披露的数据,其在中国超过90%的生产制造现已采用可再生能源,逾百家供应商共同促成了这一进展。此外,苹果公司还在14日宣布向清华大学启动一项新的捐赠计划,将用于设立一项覆盖全校的项目,帮助学生们掌握推动可持续创新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不仅如此,基于此进展,苹果公司的供应商们近日还联合启动了一项全新的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0亿元人民币。这只“中国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基金”由中金资本与华能投资联合发起,苹果电池供应商ATL作为锚定投资者参与,包括鹏鼎控股、苏州东山精密、鸿海精密及裕同科技等在内的多家供应链企业已完成投资入股。新基金将为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