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华夏航空作为国内支线航空领域的龙头企业,正迎来盈利修复的关键阶段,维持“买入”评级。这份报告不仅重申了对公司基本面改善的认可,更从政策红利、运营效率提升和长期市场空间三个维度,勾勒出一条清晰的增长路径。
华夏航空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支线航空市场,在旅客周转量等核心指标上远超多数同类航司。随着中西部经济持续发展、航网通达性不断提升以及民航发展基金对支线航线的补贴机制逐步优化,支线航空这片“蓝海”正加速释放潜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7.3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达6.2亿元,同比大增102%,扣非后净利润也增长94%,ROE(摊薄)达到15.54%——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公司已从过去的安全事故影响和高补贴依赖中走出,进入盈利能力持续回升的新周期。
支撑这种反转的,一方面是内部经营能力的强化:通过灵活调整航网结构、提高通程航班占比、发挥规模效应,华夏航空有效降低了对外部补贴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则是外部条件的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其他收益达11.35亿元,同比增长41%,主要来自稳定可持续的民航发展基金支持。同时,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机队规模达80架,客座率创下83.2%的历史新高,飞机日均利用率已达8.5小时,年底有望接近9小时,向2019年水平靠拢。若未来能实现9.3小时的目标,叠加票价环境回暖,盈利弹性将显著放大。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份报告时,并没有觉得意外。早在今年初就有迹象显示,华夏航空在航线调度和成本控制上的精细化管理正在见效。而这次天风证券下调盈利预测却维持“买入”,恰恰说明他们看重的不是短期数字,而是结构性转变的趋势——即“人、机、线”的高效匹配所带来的可持续增长能力。尽管面临油价波动、宏观经济压力等风险,但公司在困境中的韧性表现,已经证明其模式具备可复制性和抗压性。
当然,我也清楚支线航空仍受制于区域经济活跃度和出行需求稳定性。但从国家推进交通均衡发展的战略角度看,这类承担普遍服务职能的航司,反而更具政策护城河。只要运营安全持续保障,未来几年利润稳步释放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股价虽有回调,但结合当前不到12元的价格和强劲的业绩增速来看,估值依然具备吸引力。我倾向于认为,市场尚未完全定价这一轮“由亏转盈、由稳趋强”的逻辑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