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伊戈尔美国沃斯堡工厂开业,前来的客户数量,远超董事长肖俊承的预期。
原来,他担心只能邀请到三四位客户。结果,登记找他面对面交流的客户,就有十几位。
“客户们表达的核心信息主要是一个:现在的市场供应远远无法满足他们需求,希望能多些紧密合作。”肖俊承接受21记者专访时回忆。
客户的积极反馈,折射了海外对高品质变压器的旺盛需求。
全球电力需求正强劲增长,中国变压器出口量飙升,出海20余年的伊戈尔,成为一大受益者。

这家总部在佛山的变压器制造商,是一家隐形冠军企业,其八成产能面向海外,尤其应用于光伏、储能领域的升压变压器,在细分赛道稳居全球前列。
在肖俊承看来,伊戈尔正面临百年未有的机遇,且窗口期非常短暂,必须抓机会、抢布局、扩规模,他带领团队,已在泰国、美国、墨西哥等多国建厂,扩充产能。
肖俊承有信心,在全球能源生态链中,伊戈尔终将占据一席之地。
全球扩产
眼下,伊戈尔已到抢占市场的关键期。
其主营的变压器,是电力传输、分配与使用的核心部件,用于调节交流电的电压,多应用于新能源、电力传输、工业等场景。
美国及欧盟正大力推进电网现代化,能源结构从传统电力向新能源转型,又赶上大力布局数据中心算力设施,变压器需求大涨。
这一关键设备,欧美需要大量进口,而中国制造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海关数据显示,1-9月,中国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累计出口金额达到655.96亿元,同比增长36.33%。
肖俊承向21记者分析,当变压器的需求增长时,欧美当地产能不足,供应短缺严重;中国企业在长期出口贸易中,品质和产能持续提升,恰满足了需求。
伊戈尔深耕变压器26年,一直在产业一线,变压器走旺,日渐抢手,规模也接连高涨。
2020-2024年,其年收入从14亿元增至46.4亿,尤其能源产品为增长绝对主力,现在贡献七成收入。
营收高增背后,伊戈尔已多次定增募资,提前部署扩产。
2020年,其募资3.8亿元,建成江西吉安光伏发电并网设备智能制造项目。2023开始,伊戈尔谋划出海投建产能,陆续推进在马来西亚、泰国、墨西哥、美国等地工厂建设。
去年,内部专门制定“5年路线图”,确立下总战略:抢布局、扩规模、广结盟,向下扎根、向上成长。
最新一次扩产项目,就在10月22日,伊戈尔美国新能源公司Eaglerise Renewable Energy(USA)Inc.,在德州沃斯堡举行新型智能制造工厂开业典礼。
自此,其在全球已坐拥14个生产基地和5个研发中心。
在海外建厂,肖俊承的考量非常务实:贴近客户,更快响应需求,服务本地市场,同时通过本地供应链建设,规避贸易风险。
欧美市场化程度高,伊戈尔长期深耕,已积累下来非常好的客户和行业。
按计划,美国工厂产能基本全面向本地客户,主攻美国电力配电市场,目前已小批量投产;墨西哥工厂计划以美洲客户为主,重点生产新能源产品,预计春节前后设备调通。
据肖俊承透露,其现有产能中,有80%最终流向海外,“部分是直接出口,部分是卖给中国客户,组装成产品也出口”。
明年开始,伊戈尔准备加大销售力量配套,推动海外前端市场的落地,扩大规模。
2024年,其海外直接收入占比约30%,管理层希望,未来能提升至50%。
抢先占位
对于肖俊承和团队而言,大手笔下注产能,要承担一定风险。
一个工厂的建设,往往需要两到三年,且伊戈尔的产能布局,往往超前于客户需求,可能存在产能错配。
“大趋势来时,我们对风险的承受度要多一点,要不然凭什么以后过得比别人好?”肖俊承认为,在大机会面前,应该适当“猛一点”。
快速布局背后,是其对全球制造格局的预判。
他认为,“全球区域化”和“本地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重构窗口期十分短暂,紧迫感驱使伊戈尔主动出击。
对标国际“双碳”目标,行业红利期至少还有两三年。“眼下两三年扎扎实实做好,后面的可延续性还是在的。”肖俊承说。
敢于下注的底气,也来自稳固的基本盘。
目前,伊戈尔已渐渐消化光伏领域的价格压力,且凭借数据中心、电力领域等高毛利业务,走出低谷。
据最新财报,其7-9月净利7351.49万元,同比增长123.23%。

“我们一直都是市场化运作,底子比较踏实,投钱也比较务实。” 肖俊承访谈中多次强调,伊戈尔是一家由市场和客户牵引的企业,决策是基于理性。
以泰国基地为例,明年的订单和排产非常明确。
肖俊承介绍,也有很多客户主动提议股权合资,例如,墨西哥工厂,就有海外客商希望成为深度伙伴,开展股权合作。
伊戈尔的新兴业务,正高速增长,将释放一定产能需求。
比如,受益于AI算力需求爆发,伊戈尔数字中心产品的销售区域,已从国内拓展至日本、美国,开始服务众多境外客户。
车载电感等孵化中的业务,也开始爆发。该业务已进入美系、日系及本土传统和新势力等头部车企供应链,当前规模有限,增速则相当可观。
“单点打穿”
肖俊承总结,伊戈尔能率先走到国际市场,主要基于政策引导下,靠近市场实现对客户需求的敏捷反应,以及中国制造供应链的有力支撑。
伊戈尔在欧美日广设子公司作为前哨,精准捕捉客户需求。
“离得近之后,客户的需求听得较清楚,回来组织和落地解决方案比较到位,让研发‘瞄着靶心’去射击,成功率高一些。”肖俊承说。
在产品方案端,他奉行聚焦核心行业,制造爆款、“单点打穿”思路。

伊戈尔会依托不同应用场景,对单一品种进行纵向垂直拓展,并依托数字工厂的数据积累,迭代算法,保持从大宗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方案最优解。
“维护客户很不容易,有一款爆款成为他的最优解,这是保持竞争力的核心。”肖俊承说。
比如,应用于光伏行业的升压变压器,客户提出需求之后,伊戈尔迅速落地方案,形成竞争力,在细分领域做到全球领先。
肖俊承预计,目前新建工厂若全部投产,单单应用于新能源的升压变压器,合计产值将达60亿元;实际产出目标,希望能占到全球需求的30%以上。

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已成其出海搏杀的底气。
采访中,肖俊承多次感慨,伊戈尔 “非常幸运”,背靠中国日益成熟、高效且可快速迭代的智能制造体系和供应链优势。
“客户需求一到,我们探寻解决方案时,能及时与国内供应链同频共振,提供最优解给前方,我们的方案能做到实时更新。”
他解释,伊戈尔能将中国工业积累的经验与优势,转化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年前,伊戈尔在吉安建成首个油浸变压器数字化工厂,其通过5G赋能,可实现完全系统集成、数字驱动,且基于数据进行自我迭代。
该项目总承包方,曾落地了国内首家被德国工程师协会认可的干式变压器数字化工厂。伊戈尔吉安工厂的建设,即依托其先进的技术和团队资源。
“吉安工厂2022年10月份投产,到2023年下半年,就成为业内的网红工厂,来访参观的人不断。”肖俊承不无自豪。
现在,伊戈尔也将吉安工厂的模式复制到海外,在美国、泰国、墨西哥等地,其均同步投建新升级的数字工厂。
这样,伊戈尔出海,从输出产品,升级为输出整座“数字工厂”及中国制造供应链方案。
肖俊承认为,只要将本地化供应链做好,中国制造的最优解方案,不管落到欧美日哪个市场,都可以领先当地同行。
摔打成长
伊戈尔成立至今,之所以一直押注出海,肖俊承回顾,是因为“没有选择”和“政策引导”。
1999年,他创立伊戈尔前身“佛山市日升电业制造”,主要从事环形变压器的制造和销售,多应用于家用电器、音响和照明设备,只是国内竞争过于激烈。

当时,中国刚放开民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伊戈尔顺势决定出海。
“当时没想太复杂,就是国家政策引导,我们就往这个方向去了。”肖俊承回忆,首次前往美国参展,他就感到外面“海阔天空”。
当地家用电气、照明消费规模巨大,中国供应链又具备成本优势,大有可为。
美国之行后,他迅速在洛杉矶成立销售公司,随后挺进德国、日本,海外网络初步成型。
起初,伊戈尔并没有聚焦特定市场。肖俊承调侃,当时团队很天真,甚至抱有“帮扶亚非拉”的想法,也踩过很多坑。
2003年,伊戈尔团队把目光投向孟加拉,在当地买地建厂,生产配电变压器,未料,当地环境与预期相差甚远,后又碰到金融危机,国际援建款一直下不来,业务推进缓慢。苦撑数年,他不得不关闭当地的变压器产线。
从此,伊戈尔收缩战线,将资源聚焦于成熟市场,从“广撒网”转向“精耕作”。
肖俊承认为,伊戈尔发展的关键节点之一,便是业务转向欧美日,以发达国家的行业客户牵引其成长。
他特意提到与台达、日立的合作案例。
早年,阿里牵头数据中心巴拿马电源项目,当时台达是主导供应商,伊戈尔以移相变压器供应商身份被纳入。合作过程中,正是台达的高要求,伊戈尔的方案给力,才得以持续精进,提升一个档次。
“日本客户又把我们虐地‘脱了好几层皮’。后来,日立海外工厂评比时,日本同行大概只做到75分,我们能达到近90分。”
肖俊承回忆,前期在日本等成熟市场的历练,帮助伊戈尔成为日立海外派驻工厂,后来基于在美国市场的积累,又为当地客户批量供货。
2010年,国内新能源行业兴起,肖俊承和团队开始转向内销,当时他专门瞄准头部超级客户。
“列了几个目标公司,发现已经错过窗口期,很多客户进不去了。”他回忆,直到突破了第一个超级客户,才慢慢有些起色,且逐步形成以中国、日本、欧洲、美国为主的四大市场。
有数据预计,2023年至2032年,全球变压器市场规模,将由4257亿元增至7928亿元。
至11月14日收盘,伊戈尔市值超120亿,目标也非常务实。后续,其还打算去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去 “广结盟”,拓展客户。
“我们希望,能在全球生态链中找到自己位置,成为它一部分,也赚一部分钱。”
肖俊承说,只要真正踏出去,做好自己,总能看到“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