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间,卫光生物(002880.SZ)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营收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年录得营业收入12.03亿元,同比增长14.75%,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比增长15.95%,均创历史新高。作为深圳唯一的血液制品企业以及深圳国资体系下唯一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卫光生物深挖浆站运营管理与产品拓展,采浆量、吨浆产值稳步提升。旗下卫光生命科学园入驻项目已超过40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聚集,生物医药生态圈的产业聚集效应逐步展现。
同时,公司同步披露利润分配方案,2024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分红总额达4536万元,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连续第7年分红。
2025年一季度,在已披露季报的血制品同行同比下降明显的背景下,卫光生物营收利润相较去年同期仅小幅下滑,业绩韧性凸显。
采浆量再创新高,产品规格扩充至23种
自2001年国家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血制品生产企业后,国内血制品企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单采血浆站的审批多年来也始终处于严格的监管框架下。
卫光生物目前拥有9个全资或控股的单采血浆站。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献浆推广力度,强化浆源开拓,在既定的浆站数量下,凭借出色的浆站运营能力,采浆工作稳中有进,采浆量同比增长8.7%至562吨。平果浆站凭借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采浆量保持持续增长,2024年单浆站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53.77%。2024年公司将“平果经营”积极推广至其他浆站,隆安光明浆站、田阳光明浆站、钟山光明浆站、德保光明浆站四个浆站营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且较上年均实现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围绕现有浆站,公司积极统筹规划,报告期内启动了安康浆站新建项目并采购更新下属浆站采浆设备,升级浆站硬件配套设施,持续提升采浆服务水平。多措并举下,卫光生物平均单浆站采浆量已居于行业前列,采浆规模持续增长,逐步向“千吨企业”迈进。
目前已知血液中有150余种蛋白和因子,国际血液制品巨头能够生产的品种数量目前远多于国内血液制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种类产品从而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和吨浆收入,不仅是血液制品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更是推动我们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的核心抓手。
2024年5月,公司研发的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获得药品注册批文并可上市销售,该产品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单独或联合缺乏),如血友病B、抗凝剂过量、维生素K缺乏症等。至此,卫光生物拥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3大类,11个品种,23种规格的产品,是行业中血浆综合利用率较高的企业之一。
在研发上,公司以血友病、免疫与神经系统疾病等罕见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聚焦血液制品及其相关业务赛道,在研重点项目主要包括人纤溶酶原、新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粘合剂等。除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外,公司在研的新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及人纤维蛋白粘合剂目前也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公司预计,新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2025年将完成Ⅲ期临床并申报NDA,人纤维蛋白粘合剂也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产线建设,并加速推进Ⅲ期临床试验的开展。若后续产品研发顺利落地,卫光生物吨浆产值也有望跻身行业顶尖行列。
此外,凭借出色的研发能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卫光生物在国内血液制品行业脱颖而出,2022年与白俄罗斯有关政府机构达成了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生产许可及技术转移服务相关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血液制品技术输出的企业。2024年白俄罗斯委派代表团学员在公司进行了为期46天、累计时长超430课时的脱产培训,涵盖血液制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公司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白俄罗斯输血中心等有关方面的沟通协作,共同探索更多元化、更深层次合作模式。
卫光生物科学园产业效益凸显,生物医药新锐冉冉升起
血制品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卫光生物更值得关注的亮点,在位于深圳市光明科学城核心区的卫光生命科学园。据了解,该产业园是卫光生物以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的高标准打造的一个园区,其区位优势、专业化程度、公共配套放在整个大湾区都可谓首屈一指。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卫光生物园区租赁业务营业收入1.21亿元,较2023年增长250.44%,营收占比提升至10.05%。
卫光生命科学园以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为重点领域,建设基因、大分子和细胞核心技术平台,打造以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为特色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科研经济生态体系。时至今日,园区已成功引进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大院大所”和一批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的优质企业,入驻企业超40个,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生物医药生态圈成型。
但围绕卫光生命科学园,卫光生物的目标远不止租赁收入。年报披露,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差异化血液制品先锋,全球平台化生物医药新锐”。公司以自有科研平台、股权投资公司、卫光生命科学园为载体,打造优势技术平台、资本运作平台及成果转化平台。截至2024年底,公司股权投资项目十个,合计账面价值7766.93万元。
2024年卫光生命科学园与深圳理工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培育生态体系,探索“校区—园区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与中山大学签约共建“中山大学医学院就业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培养高素质生物医药复合型人才。产学研合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打破产能瓶颈,“四大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据有关研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417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931亿美元,国内血液制品市场规模2022年约为512亿元,预计2027年将提升至780亿元左右,存在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和增量潜力。
公开资料显示,卫光生物厂区现有血液制品生产线的设计产能为400吨,受空间限制,经多次技术改造后极限产能仅为650吨,2024年公司采浆量已达562吨,供产矛盾日益突出。据了解,为应对需求的持续增长及供给的瓶颈,卫光生物目前也正积极寻求扩建的可能。
在血液制品需求不断提升的行业背景及深圳市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优势下,卫光生物表示,未来将围绕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实施规模提升、效率提升、效益提升、市值提升“四大提升”行动,力争早日实现公司“中国差异化血液制品先锋,全球平台化生物医药新锐”的战略目标。
具体而言,“规模提升”行动将以存量挖潜和增量培育的浆源开拓策略为抓手,加强浆站的软硬件实力,争取打造“双百吨”浆站。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开拓新浆站。“效率提升”行动将以提升质量管理效率、产品研发效率、公司管理效率为核心目标,深入、全面谋划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效益提升”行动以市场为导向,完善销售渠道、优化产品收入结构,持续推进产品出口和技术输出,提高公司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此外,公司还将加快重大项目落地、产能升级换代及卫光生命科学园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聚焦产业链协同和项目投资,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市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