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隆雅图又动了闲置募资,这次是归还2.8亿后,再拿1.8亿补流。
就在最近,元隆雅图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25年11月20日将此前使用的2.8亿元闲置募集资金全部归还至专户。这笔钱是去年底董事会批准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如今如期归还,合规操作没毛病。紧接着,公司再度出手——第五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新议案:拟继续使用不超过1.8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仍为12个月。
这背后不是临时起意。从募资情况看,元隆雅图在2023年完成定增,实际募资净额约5.91亿元,投向包括创意设计能力提升、数字营销系统建设等五个项目。但截至2025年10月底,累计投入仅约3.2亿元,多个项目进度明显滞后。更关键的是,公司刚刚决定终止“数字营销业务系统建设项目”,并将剩余资金永久补流,同时把另外两个项目的建设周期延长至2027年底。这意味着短期内大量资金仍将处于“慢节奏”投入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把暂时用不上的钱拿来缓解经营现金流压力,其实是挺务实的选择。公告里也算了笔账:若按3.0%的LPR计算,此举一年最多可节省财务费用540万元。虽然对全年利润影响有限,但对企业来说,每一分钱的效率都值得精打细算。
看到这里,我其实并不意外。元隆雅图这几年一直在文创和数字营销领域尝试转型,尤其是在文旅热度回升、沉浸式体验受捧的当下,像万岁山武侠城那样的成功案例已经证明,“内容+场景”模式能带来爆发性增长。而元隆作为品牌营销服务商,理论上正处在风口上。可从募投项目进展来看,它的落地节奏似乎没跟上市场变化的速度。
我关心的不是它能不能用好这1.8个亿,而是它如何在“灵活调配资金”和“加快项目执行”之间找到平衡。毕竟,资本市场允许企业用闲置募资补流,是基于“提高资金效率”的逻辑,而不是替代长期融资手段。如果总是“募资—延期—补流”循环,投资者难免会质疑战略执行力。
当然,目前所有操作都在监管框架内,审计委员会和保荐机构也都无异议。短期看,这是优化财务结构的正常举措;但中长期看,市场最终买单的,还是项目落地带来的真实增长。元隆雅图股价近期涨超1.8%,成交额破12亿,说明资金已有反应——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下一个被它赋能出圈的文旅IP,而不只是财务报表上的成本节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