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钧达股份成功登陆港股市场,成为光伏电池制造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

上市首日,钧达股份开盘报22.2港元/股,较发行价22.15港元/股微涨0.23%。截至收盘,钧达股份报26.6港元/股,涨幅为20.09%,总市值约77.83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钧达股份是2020年才“半路出家”进入光伏电池制造业的,并在转型后一度迎来业绩爆发。然而,受全行业光伏电池价格持续下跌影响,2024年钧达股份由盈转亏。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挑战,钧达股份要在“守正”的同时不断“创新”,寻找新增长点。
2024年营收腰斩
亏损近6亿元
作为一家成立22年的公司,钧达股份真正从事光伏电池业务的时间不足5年。但在短短5年时间里,钧达股份实现了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钧达股份成立于2003年,起初业务为汽车塑料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7年4月,钧达股份完成首次公开发售3000万股A股,于深交所主板上市。
自2020年起,钧达股份开始探索进军光伏电池业务,并于2021年9月收购捷泰科技。2022年6月,钧达股份完成出售汽车塑料配件相关业务(包括主要子公司100%股权及相关资产),自此专注于光伏电池业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出货量计,在专业制造商中,钧达股份的N型TOPCon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达到约24.7%,排名第一。
从钧达股份在A股市场的过往表现来看,公司转变主业后股价随之大幅上涨,一度接近190元/股(前复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末至2024年,受到行业因素影响,钧达股份的股价与业绩同步下跌。2022年至2024年,钧达股份的营收分别为110.86亿元、186.11亿元、99.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17亿元、8.16亿元、亏损5.91亿元。

钧达股份表示,净利润由盈转亏主要是因为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第四季度期间,全行业光伏电池价格持续下跌。尽管光伏行业于2024年第四季度后呈现价格轻微回升走势,但硅片价格及光伏电池价格日后仍可能下跌。
转型升级遭遇阵痛
在光伏电池制造行业,最近一代主流产品呈现从P型PERC电池向N型电池过渡的趋势,而这也是钧达股份近年来的转型重点。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自2024年以来,N型光伏电池技术取得重大进步,行业参与者大多数将N型TOPCon技术作为主要技术路线。截至2024年9月,众多领先的光伏电池制造商已将N型TOPCon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至约26%。N型TOPCon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也已由2023年的23.5%上升至2024年的66.9%,预计2030年上升至70%-80%。
产品销量数据直观反映了钧达股份的转型。招股书显示,钧达股份N型TOPCon电池的销量在2022年占公司产品总销量比例为16.8%,2023年相关比例大幅提升至68%,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90.2%。
同时,钧达股份P型PERC电池的销量占公司产品总销量的比例从2022年的77.7%快速下降。截至2024年6月30日,钧达股份停止生产P型PERC电池。

由P到N的转型或放大了2024年钧达股份的亏损。据Infolink Consulting的数据,2024年光伏电池片价格整体下降,细分来看,N型TOPCon电池价格降幅为40.43%。显著高于单晶PERC电池的23.61%。
寻找新增长点
尽管N型TOPCon电池平均售价有所下滑,但钧达股份仍然从中看到希望。
华鑫证券分析师张涵表示,目前海外光伏电池产能较为短缺,海外优质光伏电池产能存在明显缺口,成为制约海外光伏本土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钧达股份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4.69%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23.85%,其中,印度、土耳其、欧洲等主要海外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除电池出口业务市场拓展以外,公司拟进一步通过产能出海形式,构建海外稀缺电池产能,辐射海外高价值市场需求,增强公司全球市场电池产品供应能力。
2024年6月,钧达股份与一家阿曼政府实体订立无法律约束力的意向书,双方均有意就建立一个总年化产能约为10 GW,且分两期建设的N型TOPCon电池生产基地进行进一步磋商,并可能达成最终协议。该项目总投资金额预计约为5.6亿美元,项目一期(预计年化产能为5GW)将于2026年开始商业化生产。
此外,钧达股份与一家领先的北美光伏组件企业订立了不具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积极探讨及探索潜在合作机会。就钧达股份于阿曼的产能而言,这家领先的北美光伏组件企业拟于2025年向公司购买1GW至2GW的光伏电池。
钧达股份此次登陆港股市场,募资净额为12.92亿港元,其中一部分将用于兴建上述海外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其余部分则用于研发先进技术,建立和加强海外销售业务及分销渠道等方面。
国金证券分析师姚遥认为,钧达股份将部分募资用于建设上述项目,若能顺利推进,公司盈利弹性将得到强化。钧达股份阿曼产能作为低税率输美产能的稀缺性增强,投产后有望带动进一步凸显公司全球化竞争优势、强化整体盈利弹性。
此外,姚遥表示,钧达股份全面探索光伏电池量产路径,兼顾了“守正”与“出奇”。
“守正”方面,公司MoNo2系列N型TOPCon电池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并进一步拉开与行业TOPCon存量产能的成本差距,加速行业出清进程;“出奇”方面,姚遥认为公司积极开展HJT、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及xBC等尖端技术的研发、并推动量产,有助于稳固公司在电池片环节的领先地位。
据招股书,钧达股份的N型HJT电池处于研发阶段,该款电池的研发旨在使公司紧跟N型HJT电池最新发展趋势;公司优先持续努力发展N型TBC电池,并预计能够在两年后开始大规模量产,把握N型TBC电池具有相对优势的增长机会。尽管钧达股份N型TBC电池尚未进入大规模量产,但公司已对N型TBC电池开展中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