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美科技子公司联手宁德新能源,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洁美科技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与宁德新能源(ATL)正式签署《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锂电池复合集流体”开展联合设计开发、技术交付及量产供应合作。根据协议内容,柔震科技将依据ATL的需求完成定制化开发,并在2025年至2027年分阶段保障其产能需求:2025年不低于100万㎡、2026年不低于500万㎡、2027年不低于3000万㎡。这一合作标志着洁美科技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
ATL作为全球软包锂电池的龙头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规模化制造能力。而柔震科技作为洁美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已在复合集流体领域累计获得130余项授权专利,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并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技术实力雄厚。此次合作虽为框架性协议,具体项目需通过后续《工作说明书》细化,但已明确释放出双方推进产业化落地的强烈信号。
这不是简单的订单预期,而是技术话语权的争夺战
在我看来,这次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未来几年的产能承诺。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柔震科技以技术合作方而非单纯供应商的身份进入ATL体系——这意味着其复合集流体方案已被行业顶级客户认可为可共同开发的核心材料之一。要知道,ATL对供应链的技术标准极为严苛,能与其建立联合开发机制的企业屈指可数。
我注意到,洁美科技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电子级薄膜+新能源材料”双轮驱动战略。过去其核心业务集中在电子元器件薄型载带,属于典型的隐形冠军型企业。如今通过柔震科技切入PET铜箔等复合集流体赛道,相当于从消费电子上游迈向动力电池材料前沿。更关键的是,公司已间接服务苹果、三星、华为等终端大厂,现在又与ATL、宁德时代概念联动,形成了横跨消费电芯与动力电芯的双重布局。
资金面已有反应,但长期仍看兑现能力
从市场反馈来看,主力资金近期持续流入,五日主力净流入达4583万元,且多家机构如泉果基金、华夏系基金已在三季度加仓,说明专业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一转型逻辑。不过我也保持一份清醒:当前股价处于中轨与下轨之间,短期趋势偏弱,且财务数据显示经营性现金流虽为正,但投资支出较大,整体属于“故事已讲好,业绩待兑现”阶段。
我认为,未来最大的观察点是2026年500万㎡产能是否如期达成。一旦实现稳定供货,不仅会带动收入结构优化,更可能引发其他电池厂商的认证跟进。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终端市场需求波动、技术迭代加速,都可能影响量产节奏。
总的来说,洁美科技正在经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蜕变。这一次,它不只是被动配套,而是试图成为新材料变革中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