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美科技子公司柔震科技与宁德新能源正式签署《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锂电池复合集流体”展开联合设计、技术开发及量产供应合作。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毕竟,合作一方是全球软包锂电池的领军企业ATL,另一方则是国内复合集流体领域的技术先锋柔震科技,背后还站着布局新能源材料已久的洁美科技。
根据公告,协议签署时间为2025年11月18日,属于框架性文件,具体项目将通过后续《工作说明书》进一步明确。虽然短期内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但长期来看,这标志着复合集流体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步。更值得注意的是,协议中明确约定了产能保障目标:2025年不低于100万㎡,2026年500万㎡,2027年达到3000万㎡。这个递进式的供应承诺,显示出ATL对柔震科技技术路线的高度认可,也预示着未来几年该材料有望在消费电池乃至动力电池领域加速渗透。
柔震科技作为洁美科技控股子公司,本身具备扎实的技术底子——拥有130余项授权专利,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并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研发中心。而ATL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池制造商,在产品定义和工艺要求上一向严苛。两者牵手,不仅是供应链的绑定,更像是技术标准的共同塑造。
说实话,看到这份协议时我第一反应是:这步棋比想象中走得更快。此前市场普遍认为复合集流体仍处于验证阶段,大规模导入还需时间。但这次合作显然打破了节奏预期。尤其考虑到ATL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强大影响力,一旦其主力产品采用该材料,整个产业链的跟进速度可能会超预期。
而且别忘了,洁美科技本身就在电子级薄膜领域深耕多年,此次通过子公司切入新能源材料,正体现了其“双轮驱动”战略的落地能力。相比一些盲目跨界的企业,这种基于原有技术积累的延伸更具可持续性。
当然,我也清楚这其中仍有不确定性。比如终端市场需求波动、技术迭代风险、以及量产良率能否稳定达标等。但至少目前来看,洁美科技已经拿到了通往下一代电池材料赛道的一张重要门票。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或许难见爆发式增长,但如果站在三到五年维度看,这场合作可能正是未来业绩释放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