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未来北京报道
职业经理人逆袭成为上市公司老板的故事,正在贝肯能源(002828.SZ)上演。
近日,贝肯能源揭晓了公司实控权的最终归宿,是董事长陈东。5月7日,公司与陈东签订协议,向陈东发行不超过54,000,000股的股票,发行价格为6.59元/股。发行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由陈平贵变更为陈东。
陈东年仅43岁,虽为董事长,但此前在贝肯能源持股为0。陈平贵是贝肯能源创始人,此前曾任董事长、总裁,并一直是公司实控人。同为陈姓,二者之间有何关系?贝肯能源方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陈东和陈平贵之间没有近亲属关系,如果有公告中肯定会披露的。”至于控制权变更后公司战略是否会发生变化等问题,其建议记者关注公告。
折价76%
5月7日,贝肯能源董事会通过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议案》,这个特定对象就是董事长陈东。同日,公司与董事长陈东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拟以现金方式认购公司本次发行的股票。
按特定对象认购股份数量上限计算,本次发行后,陈东持有贝肯能源54,000,000股股份,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21.18%,陈平贵持股比例将减少至11.95%。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陈东。
在此之前,贝肯能源曾多次发布筹划控制权变更公告,4月26日其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陈平贵先生因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本次交易对手方是自然人,涉及股权变动比例为19%—23%,交易对手方不涉及有权部门的事前审批”。但并没有透露接盘方是谁。4月29日公司发布股票延期复牌公告。5月7日终于揭晓了接盘方。
按照贝肯能源的发行预案,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为6.59元/股,远低于截至5月9日收盘的8.68元/股,折价76%。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5,86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
据贝肯能源称,之所以要启动本次发行及募资行动,一是增强公司资本实力,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二是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
陈东是谁?
1983年出生的陈东起点较高,他25岁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邮政集团,任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主管,28岁进入投资领域,任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能源/制造投资领域董事总经理(MD),35岁进入贝肯能源体系,任宁波贝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1年,陈东被选为贝肯能源执行总裁和董秘,一步跨入公司高管行列。一年后,贝肯能源实际控制人陈平贵辞去董事长、总裁职务,陈东接任,那时他还不到40岁。
在贝肯能源任职董事长、总裁期间,陈东曾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少量持有公司0.22%股份,但贝肯能源最近的公告显示,陈东在本次发行股票前持有股份变成了0。这也意味着,他从上市公司获得的主要收入是薪资。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陈东年薪分别为65万元、75.71万元、72.83万元、112.89万元。
此次陈东需要拿出3亿多元现金用来认购公司发行的股份,他承诺资金均来自本人的自有或自筹资金,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存在任何争议及潜在纠纷,不存在因资金来源问题可能导致本人认购的上市公司股票存在权属争议的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在贝肯能源控制权变更前夕,陈东辞去了公司总裁的职务。公司公告称:“董事会于近日收到陈东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陈东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总裁职务,辞职后陈东先生继续在公司任职。”“公司董事会将尽快履行相应程序完成总裁的选聘工作”。
辞去总裁职务后,陈东依然是贝肯能源董事长、法人代表。
油服行业面临挑战
陈东接任董事长、总裁后,贝肯能源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贝肯能源营业收入分别为11.43亿元、6.69亿元、9.81亿元、9.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38万元、-3.19亿元、4317.66万元、432.18万元。业绩波动较大。
贝肯能源的主营业务是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以工程技术服务总包为例,其可为客户提供从地质建模、钻井设计与工程施工、钻井液技术服务、定导向设计与服务、固井技术服务、压裂技术服务、排采技术服务等一系列技术服务。
基于此类业务属性,贝肯能源主要客户是油气公司,其中中石油是它最大的客户。贝肯能源对大客户比较依赖,截至2024年底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高达84.82%。其中第一大客户中石油的占比是52.53%。
近年来,由于上游油气公司执行低成本策略,同时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国内民营油服企业的业务量和业务利润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也是贝肯能源目前面临的难题,公司账上常年维持着较大金额的应收账款,截至2024年底为6.3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将近30%,公司只能将此压力向供应商转移。截至2024年底其应付账款为4.41亿元。
回款是贝肯能源经营的重中之重。今年一季度,公司回款情况略好,截至3月底应收账款降至5.62亿元。这也是公司业绩下滑但经营现金流情况好转的重要原因。
“石油行业的需求下降可能导致油服行业的需求也相应下降,进而影响油服公司的业务量和业绩。”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市场需求下降,竞争可能会加剧,这可能导致油服公司的利润空间缩小,进而影响其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