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之争正在引发产业链格局的深刻重构。作为传统锂电池隔膜领域的龙头企业,恩捷股份的最新动向显示,行业变革的压力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恩捷股份9月12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记录,其控股子公司江苏三合已有2条产线具备半固态电池隔膜量产供应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全固态电池材料布局方面进展明显——湖南恩捷前沿新材料科技的高纯硫化锂产品已完成小试吨级年产能建设,10吨级固态电解质产线已经投产并具备出货能力。最新信息显示,硫化锂的百吨级产线已经搭建完成,正在产能爬坡中,目前以自供为主,同时也在向下游客户送样和小批量出货。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景是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明确趋势。全固态电池理论上无需传统电池隔膜,固态电解质本身具备离子传导和电极隔离双重功能,可直接替代液态电解液和隔膜。这意味着,若固态电池成为主流,现有隔膜供应商的市场空间将面临根本性冲击。
恩捷股份的转型压力不仅来自技术路线的长远威胁,更直接体现在业绩层面。公司去年出现了2016年上市后的首次亏损,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6亿元,同比下降122.02%。今年上半年亏损额达9311.38万元,同比下降131.99%。这种业绩压力显然加速了公司的战略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恩捷股份在今年1月已与国内固态电池独角兽企业北京卫蓝新能源签订了《采购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北京卫蓝新能源将其自身需求材料的80%采购份额定点向恩捷采购用于半固态电池的电解质隔膜、用于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及电解质膜。2025年至2030年间,预计订单总量将不少于3亿平方米的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电解质隔膜,以及不少于100吨的全固态电池电解质。
不过,恩捷股份在回应中仍保持谨慎,强调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普及还需要较长时间,除了界面、工艺等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较高的成本与现有液态锂电池相比没有优势。公司认为全固态电池未来应用场景将集中在航天、军工等对电池性能要求极高且价格不敏感的细分领域,预计全固态电池会与液态、半固态等电池长期共存。
除了恩捷股份,另一家隔膜头部企业星源材质也在积极布局。其在9月11日披露的信息显示,参股的新源邦已拥有氧化物电解质百吨级产能和十吨级出货,硫化物电解质预计2025年有吨级出货。尽管尚未出现亏损,星源材质同样业绩承压,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少58.53%。
从信达证券的分析来看,固态电解质作为固态电池区别于传统液态电池的核心部件,是技术发展的重点。从远期估算价值量来看,固态电池正极价值量占比最高,预计单GW价值量1.9亿元,其次为硫化物电解质,预计单GW价值量为8250万元。这一数据或许解释了为何传统隔膜企业要如此急切地切入固态电解质领域。
隔膜企业的集体转型表明,在技术路线变革面前,即便是行业龙头也不得不未雨绸缪。这场转型不仅关乎企业生存,更将重塑整个电池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