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6 16:41:10 股吧网页版
罗欣药业三年“失血”28亿元谋转型,创新药热销难掩“烧钱”危机|财报异动透视镜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于娜

K图 002793_0

  在创新研发道路上奋起直追的仿制药企,遭遇增收不增利的现实,凸显了公司的转型困境。

  作为首家从港股私有化退市后又在A股借壳上市的医药企业,罗欣药业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可谓“冰火两重天”,一面是创新药进院数量、销售量大幅增加,公司实现营收 26.4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11.99%;一面却是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9.65 亿元,这一亏损主要与创新药的推广投入增加、子公司股权转让损失以及资产减值相关。

wps_doc_0(2).jpg

  (来源:罗欣药业2024年年报)

  同时,罗欣药业的现金流也拉响警报,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同比骤降133.81%。好在罗欣药业 2025 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成功扭亏,经营性现金流回正,债务风险有所减少。不过,罗欣药业的业绩高压警报仍未解除,近三年的累计净亏损已然超过28亿元。对于上述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联系采访罗欣药业,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在推进创新转型的同时,如何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以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罗欣药业面临的紧迫问题。

  营收与净利润背离

  创立于1988年的罗欣药业在资本市场上曾风光无限。2005年12月,罗欣药业赴港交所创业板上市,后于2017年6月,成功以私有化方式从港交所退市。2019年,罗欣药业借壳东音股份赴A股上市。2020年4月,罗欣药业正式登陆A股,成为首起港股私有化退市后再次在A股借壳上市的案例。由此罗欣药业股价一度飙升,市值跃升至180多亿元高峰。

  罗欣药业从事医药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焦于消化、呼吸、抗肿瘤等优势领域。在消化领域创新药研发上成绩突出,2022 年,罗欣药业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新药替戈拉生片获批,实现了公司 1 类新药“零”的突破。随后在 2023 年、2024年,替戈拉生片又分别新增“十二指肠溃疡”适应症及“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适应症获批上市。

  但在A股上市之后,罗欣药业的发展并不顺利,其业绩不断起伏波动。第一个完整财年即2020年,公司交出了营收净利双降的成绩单,营收、净利分别为60.96亿元和3.22亿元,同比上年分别下滑19.67%、49.37%。2021年,公司业绩稍有改观,营收、净利润分别为64.78亿元、4.06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6.27%和26.09%,不过与罗欣药业借壳时的业绩承诺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022年成为罗欣药业由盈转亏的转折点。当年,公司净亏损高达12.25亿元,同比上年下滑401.63%,实现营收35.88亿元,同比上年下滑44.62%。到了2023年,罗欣药业净利润亏损面积有所缩小,但净利润仍为-6.61亿元,营收进一步下滑为23.64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进入2024年,罗欣药业的业绩非但未能扭亏还进一步恶化。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6.4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11.99%;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9.65 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46.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68 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20.23%。

  分业务板块来看,医药工业收入为 23.57 亿元,占比 89.02%,同比增长 13.66%;医药商业收入为 2.58 亿元,占比 9.74%,同比增长 1.13%。产品方面,消化系统类产品收入增长显著,达到 8.18 亿元,同比增长 43.11%,成为营收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其中,年报中提到,公司创新药替戈拉生片依托其差异化产品优势与高效市场策略的双重发力,2024 年销售额显著增加。

  不过,净利润却与营收增长背离。对于净亏损扩大的原因,罗欣药业年报显示,公司为了提升创新药替戈拉生片的品牌和产品认知度,增强医生和患者的信任度,加大了市场推广的投入,由此带来推广费用增加。

  同时,上药罗欣(原山东罗欣医药现代物流有限公司)预计无法全部完成业绩承诺目标也影响到罗欣药业利润。2022 年,罗欣药业将下属子公司山东罗欣医药现代物流有限公司 70% 股权以 4.15 亿元的价格转让予上药控股,据股权转让相关协议约定,第二期至第四期股权转让款将由上药控股山东有限公司据上药罗欣在2023—2025 年业绩承诺期间的实际业绩完成情况分期支付。然而,2024 年受市场环境及行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上药罗欣的业务发展面临压力,其经营情况与业绩承诺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报告期内,公司结合上药罗欣的业绩完成情况及未来预期,根据金融工具相关准则,对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确认为当期损失。

  另一笔损失来自乐康制药挂牌出售。2024 年 11 月,罗欣药业为了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同意公开挂牌出售乐康制药 100%的股权。不过,乐康制药股权经过多次挂牌且价格逐次下降,期满后均无意向受让方报名参与购买。公司已通过市场的反馈确认乐康股权存在减值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公司基于市场反馈重新评估其可回收金额,并将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的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wps_doc_1(3).png

  (罗欣药业近五年净利润。来源:巨潮资讯网)

  如此一来,2022至2024年,罗欣药业的净亏损已然超过28亿元,如此巨额亏损预示着罗欣药业的转型创新之路将会充满坎坷。

  现金流波动连锁反应

  “不创新就等死”,仿制药价格战愈演愈烈、同质化竞争加剧,在仿制药逐渐失去市场份额后,罗欣药业也开始逐步聚焦创新药的研发与推广,这意味着其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临床试验、监管审批、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

  罗欣药业的创新药开局称得上精彩。2022 年,公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新药替戈拉生片获批,其是国内首款自研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实现了公司 1 类新药“零”的突破。随后在 2023 年、2024年,替戈拉生片又分别新增“十二指肠溃疡”适应症及“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适应症获批上市,市场未来可期。

wps_doc_2(1).png

  (来源:罗欣药业2024年年报)

  另外,注射用 LX22001 作为全球尚无同类产品上市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注射剂,已获批开展 “消化性溃疡出血”“预防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 等适应症临床试验。若研发成功,将填补市场空白,丰富公司消化管线,通过口服与注射剂型协同效应,巩固在消化领域市场地位。

  罗欣药业的另一重磅潜在产品普卡那肽片已完成 III 期临床研究报告定稿,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望成为国内首个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的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或将为公司带来新增长点。

  但创新药研发风险贯穿始终,后续临床试验仍可能面临失败风险,如药物安全性、有效性未达预期等,影响产品上市进程与公司业绩。罗欣药业同时注重选择患者需求大、具有显著成本优势以及有一定技术壁垒的仿制药立项研发,2024年,除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产品获批外,在研新仿制药有 7 个,并且持续立项新仿制药,以丰富仿制药管线品种。

  创新研发“烧钱”的速度也考验药企的承压能力。尽管罗欣药业不断强调自己在持续大力推进研发创新药,但公司的研发投入却在逐年削减,2020年—2023年,罗欣药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61亿元、3.21亿元、2.05亿元、1.12亿元。

  2024 年,罗欣药业的研发费更是大幅缩减22.14% ,降至 0.87 亿元。同时,研发人员在2024年度也出现大幅度的减少。研发人员由2023年的113人降为97人,同比减少14.16%;研发人员的数量占比也同样减少了0.30%。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罗欣药业的销售费用在 2024 年增长了 18.39%,达到 11.41 亿元,其中市场推广费达8.35亿元,占销售费用的比重约为73.1%,主要是用于创新药替戈拉生片的市场推广。从2024年年报的数据反馈来看,罗欣药业创新药替戈拉生片的市场份额已显著提升,渠道覆盖也持续扩大,2024年底进院数量同比激增130%,快速抢占终端市场,在报告期内销售量显著增加。不过,对于替戈拉生片的具体销售数据,罗欣药业年报中未予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罗欣药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 2023 年的 4.67 亿元转为 2024 年的 -1.58 亿元,同比减少 133.81%。这一急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对此,罗欣药业未在年报中说明。一位长期关注医药股的投资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出对此的担忧,“若公司现金流持续恶化,可能导致普卡那肽等关键管线延期,影响未来 3-5 年产品梯队。”

  业绩高压警报之下,罗欣药业也不得不开始剥离变卖资产,但却得不偿失,乐康制药挂牌出售后价格一降再降也没有找到下家,反而收到资产减值损失。好在罗欣药业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扭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7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9607.98 万元增长 262.96%。

  “变卖资产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但也可能产生一些遗留问题,这不是医药企业摆脱业绩困境的最终途径。”医药行业独立评论人肖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罗欣药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应该还是寄望于其创新药替戈拉生片市场份额的提升和商业化体系的持续完善。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