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买入小建。
以下分享两位雪球老师分析小建的 可能重组的逻辑。
以下观点来自雪球玉清霄
政策支持:珠海国资2023-2025年推动旗下13家上市公司资产整合。
ST建艺定位:珠海国资"最小市值摘帽股"(15亿市值),账上现金26亿+国资背书,堪称"宝藏壳资源"。
3.重组前景与时间线
关键路径:
2025年Q3:完成建艺矿业出售→净资产转正→申请摘帽
2025年Q4:引入战略资产(如新能源、科技)→定增重组
2026年:实现主业转型
珠海产业方向(如新能源、智慧城市)。
总结:
1.保壳倒计时:2025年内必须完成建艺矿业出售,否则退市。
2.现金为王:成功出售后现金达26亿,为A股罕见"小市值高现金"壳。
3.借壳必要条件:需引入非地产主业资产(如新能源/科技),否则仍难脱困。
4.高赔率博弈标的:若成功复制ST联合路径,理论空间巨大;失败则归零风险。
重点跟踪2025年Q3建艺矿业交割进度及新董事会的资产注入动作。
对于珠海香洲国资来说,收购算多少钱也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事情,回头再把资产装进去钱又转过来了,是没什么难度的事情。给公司提供担保和低息贷款,本质上也是为了降低公司整体运营成本,为的是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现在各级政府考核国资部门领导,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国资旗下的各类垃圾资产负担很重,把上市公司做强,市值做高是最容易操作的达标手段,加上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后,可以从资本市场再融资,从资本水库抽水滋润本地经济,简直不要太香。
以下观点来自雪球悟道投机
近年来,很多地方国资都在收购上市公司,尤其是以低成本收购ST公司,比如重庆壁山区收购$*ST惠程(SZ002168)$ ,江西安徽抢$*ST沐邦(SH603398)$ 等等,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房地产经济不行了,要在股权经济时代中分得一杯羹,手里必须要有上市平台,实现当地资产证券化的平台,能从A股市场融资的平台,不然地方经济怎么增长?
近日,湖北省领导在调研国有“三资”管理改革时提出:要更加深刻把握“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三项原则,讲得再明白不过。ST宝鹰出售后,珠海需要疏困的国资上市公司只有ST建艺,已经成为香洲区唯一的上市平台,如果建艺退市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前期巨额投资化为乌有,巨额担保无从解除,从这一点来说,珠海国资委领导应该不会放弃这么好的一个上市平台。
建艺年底保壳操作之后,亟待解决的是自身造血的问题,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江河日下负担很重,缺乏再融资能力,国资也不是无限子弹,保壳所消耗的资金也需要尽快偿还银行欠款,迅速启动资本运作成为必然。
控股公司下面还有个南粤建筑,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而且营收体量较大,未结算项目较多,注入上市公司解决同业竞争已经不具有可操作性,审计很难通过,而且当前市场环境估值也很低,卖不上价,从集团层面来说要不出售南粤建筑,要不把建艺的业务置换掉,加上建艺本身有一些新能源的业务,换高估值的科技资产可能性大一些,市场上卖得上价。近年来,国资底下近些年投资了不少专精特新芯片、机器人、新能源等企业,也不排除搞资产置换和融资,拓展融资渠道,提高国资的整体估值水平。
此外,截止三季报,公司每股亏损2.14,每股净资产-7.19,假如通过资产出售年报净资产刚好回正,每股净利润将达到每股5元,股价10元净利润5元,仅仅这个净利润也已经市场少有的存在了,尽管扣非净利润仍是负值,但收到的钱是实打实的,公司账上20多亿现金,比市值都要高。
今天已经是11月,距离财报节点仅有不到2个月时间,加上资产出售需要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和过户,其实留给国资操作的时间窗口已经所剩无几,现在已经到了黄金时持股时间,值博率和资金效率最高,是进是出,是走是留仍然游刃有余。
以上观点来自雪球悟道投机
广告打的好介绍的好文字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