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孙小程)风暴中心的机器人产业,正面临空前尖锐的认知分野——家庭场景与工业落地方向之争尚未平息,资本“揠苗”与产业虚火之辩又起。在刚刚收官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上,各家企业表现参差,再让业内外开启新一轮唇枪舌剑。人形机器人究竟是技术泡沫,还是朦胧的产业革命?
对于行业当前面临的争议性问题,中坚科技副总经理兼首席战略官鲍嘉龙在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给出了一些具备信号意义的答案。在走访了海内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后,鲍嘉龙感叹道:“2025年是‘机器人元年’,年底势必会爆发出万台级别的应用场景需求,不一定是人形,但这个趋势毫无疑问。”
在鲍嘉龙看来,发展人形机器人本质上是要追求“知行合一”,“知”是大脑和各种系统,“行”是所有的运控操作,其中难点在于合二为一,把框架内的东西执行出来。对于中坚科技而言,关键在于瞄准四足和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市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人形机器人必然在C端先行一步”
人形机器人未来是将首先进入家庭还是工厂?此前业内更多倾向于后者,因为工业场景任务标准化程度可控(例如3C厂中的重复性装配),且制造业升级的急迫性,会倒逼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
但风向似乎在逐渐调转,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宣传进入宝马“实训”的Figure,近期均披露了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场景的应用,包括叠衣服、整理厨房等。中坚科技投资的1X Holding AS公司,则是旗帜鲜明地押注家庭场景。
“就像造卡车的人造不了轿车一样,我们一直认为,人形机器人必然在C端先行一步,因为人形机器人的情感交互其实是重中之重。况且工业机器人的成本已经足够低,人形机器人替代工业机器人的账‘不划算’。”鲍嘉龙说。
鲍嘉龙以扫地机器人作为类比,这一产品显而易见是在家庭场景卖得好,但在工厂、办公室销量不佳。原因在于,工厂、办公室更关注成本逻辑,但家庭用户愿意为情感价值买单。
在情感交互层面,人形机器人有其独特优势。鲍嘉龙分析道:“机器人可以做到‘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在情感交互上有不可替代的地方。当产品在功能性上并非绝对完美的时候,C端是产品率先落地的地方,就像iPhone前几代发布时,没有视频电话这些高级功能,但一部iPhone加一杯星巴克,能够为用户带来显著的情绪价值,让其有买单的冲动。”
而人形机器人的情感交互能力高低,与其“大脑”性能密不可分,本体厂商有无必要自研大模型?
“本体厂商有能力做最好,但我认为这是大厂应该做的事情。”鲍嘉龙认为,类似做手机、电脑一样,不是每个手机、电脑品牌都要自研系统。
生产要升维,技术要降维
鲍嘉龙认为,发展人形机器人本质上是要追求“知行合一”,“知”是大脑和各种系统,“行”是运控操作,最难的是把二者合一,把框架内的东西执行出来,例如语言怎么样转换成动作、眼神怎么转换成动作等。
当前,“知”的这部分,有大厂在持续迭代语言模型、训练模型;“行”的这部分,各个本体厂商在不断提高人形机器人的运控表现。对于中坚科技而言,最关键的是找到应用市场,做到“知行合一”。
鲍嘉龙介绍,在未来方向上,中坚科技将聚焦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近日,中坚科技推出了新款四足机器人,可以续航6小时、载重30公斤。
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公司的产品策略类似“田忌赛马”:用做人形机器人的高端技术,设计四足机器人;用头部生产商的制造能力,生产四足机器人。
“生产要升维,技术要降维,两者一碰,产品就是最强的。”鲍嘉龙说。
在功能上,中坚科技四足机器人设定了最常用的场景功能,并允许增减工具。鲍嘉龙介绍道:“我们还做了一个独特的设计,四足机器人在无图的情况下,用户手臂上挂一个信号器,手指一动,机器人就可以跟着走。”
目前,中坚科技已与港股上市公司国华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国华控股集团未来将向中坚科技意向采购1000台灵睿P1四足机器狗,首批订单正在签署中。除了国华控股集团首批订单外,多家上市公司均在与中坚科技商谈采购意向。产业链人士预计,中坚科技2025年四足机器狗意向订单或在千台以上。
打造“中坚链”
近年来,中坚科技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积极推进战略升级,从传统的园林机械向先进智能制造转型。目前,公司已初步形成从智能割草机器人(实现自主避障、远程控制)、四足机器狗(布局安防危化救援等场景)到人形机器人全系列的具身智能产品系列。
从园林机械跨界至智能机器人,有哪些可复用、可迁移的经验?
鲍嘉龙认为,从园林机械业务中“提炼”出的积淀,并非技术层面,而是供应链和工程师层面,以及中试车间、流水线等生产层面。
通过机器人整机厂商的合作,中坚科技更了解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需求特性,能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化开发,设计并制造结构高度紧凑的执行器和结构件产品。中坚科技主要提供人形机器人配套零部件产品,基于技术协同性,公司在园林机械积累的传动、悬挂、结构设计等核心技术将为公司本项目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以我们欧洲业务为例,欧洲是在这一轮AI和机器人革命中‘踏空’的,他们现在更需要产业的生态合作伙伴。以前有的企业跟他们合作,对方连‘喝口汤’的机会都没有。但我们提倡的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充分分享市场、渠道和售后服务,我们做好生产,共享利益。”鲍嘉龙说。
另一方面,基于欧洲企业成熟的工业设计一体化经验,国内企业可以拥有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打造好供应链配套,构建起跨区域产业同盟。
在鲍嘉龙看来,国内机器人行业存在产学研“各自为政”的问题——科研只顾科研、投资只管投资、市场只看市场。但机器人行业规模极其庞大,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极其到位,应该做好机器人产业上下游的结合,共建产业生态。
近段时间以来,中坚科技的“朋友圈”持续扩容,“中坚链”雏形逐步完善。金固股份、福莱新材、雷迪克是中坚科技机器人产业链合作伙伴;有鹿智动正与中坚科技联合研发智能机器人;中坚科技将与国华控股集团联合建设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专门研发体检康养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
鲍嘉龙明确,中坚科技将全力协同国内外产业伙伴,深耕机器人赛道,实现国际国内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和整合配套,并积极参与制定智能机器人行业标准,目标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第一序列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