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 今天上午,国恩股份(002768.SH)子公司国恩未来在深圳举办了以“深生万物机塑未来”为主题的2025人工智能新品发布会,集中展示了在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及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多项技术突破。国恩股份表示,此次发布会的举办,标志着公司“新材料+”向具身智能创新产业延伸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次发布会上,国恩未来首次公开了机器人领域的三大产品方向,分别聚焦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与家庭AI机器人,均不同程度使用了PEEK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其中人形机器人整机重量可控制在45kg以内,轻量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材料特性所带来的轻量化、抗疲劳与高稳定性,成为机器人“工程实用化”的底层保障。据国恩未来介绍,在四足机器人上,机身采用PEEK(聚醚醚酮)+碳纤维复合骨架,全新设计的轻量化结构动力组件,可实现减重30%以上,负载状态下的续航时间可提升40%左右。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从大模型到物理世界的关键承载体,其量产落地被视为“具身智能”时代的起点。而以PEEK为代表的高性能工程塑料,正在成为这一领域绕不开的技术变量。业内人士表示,从特斯拉Optimus Gen2采用大量PEEK材料减重提速,到行业对“结构材料一体化、强度与轻量并存”的普遍需求,新材料在机器人发展路径中的地位正不断前置。其重要性不再仅限于“配套支撑”,而是成为推动“AI产品工程化”的核心要素之一。
发布会重点介绍了新材料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恩股份在新材料纵向一体化产业平台优势,以及在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的积累,特别是PEEK(聚醚醚酮)材料从上游聚合到下游制品的全产业链能力,为国恩未来机器人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提供关键支持,在轻量化、高负载与长寿命方面形成核心优势。为国恩未来在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确立了差异化竞争路径。
在技术能力构建方面,国恩未来表示,已建立覆盖机构设计、伺服驱动、环境感知、决策规划在内的完整技术路线。据悉,国恩股份实现了毫秒级关节轨迹规划,采用立体视觉与激光雷达融合方案,在室内外环境中可完成厘米级定位与障碍物识别。形成“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场景落地”完整研发体系,为产品的持续迭代与技术突破提供了保障。
国恩股份表示,此次新品发布展现了公司在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探索。目前,产品已完成工程验证原型开发。随着具备深厚机器人研发背景的博士团队加入,公司的核心技术实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公司将继续深化“软硬一体、材智融合”,以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产业升级持续赋能。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恩股份在高端工程塑料PEEK项目上的落地也有所进展。三季报显示,公司已完成PEEK材料生产技术与核心工艺的开发,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浙江国恩化学有限公司建设2条PEEK聚合生产线,实现1000吨/年的PEEK材料生产能力,打造“PEEK树脂-预浸带-高端复合材料结构部件”一体化供应链,释放与公司现有业务协同效应,拓展公司高性能工程塑料产品在航空航天、医疗、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公司将充分利用上游产业自有资源,强化上下游协同发展,建设苯乙烯工程材料聚合中试平台及30万吨/年有机高分子改性、复合材料项目。
国恩未来规划了以“技术验证-场景打磨-生态构建”为发展路径:2025年作为预研期,重点放在三大机器人平台的基础性能测试与核心部件迭代;2026年上半年将聚焦多领域、多场景的实地验证;2026年下半年-2027年计划构建开发者生态并实现关节模组、感知系统的规模化外供。
国恩股份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在新材料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及成熟的轻量化特种材料部品量产体系优势,持续秉持“顶尖新材料+高端制造,构建AI智慧承载平台”的核心理念,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注入源自中国的高价值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