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投的大动作,这次并购能成“催化剂”吗?
刚看到浙江建投发布公告,说要通过发行股份购买国新建源持有的几家子公司股权,同时配套募集资金。这事儿已经排上深交所并购重组委的审核日程了。作为老股民,我第一反应是:这种“自家人买自家人”的操作,到底能擦出什么火花?
从公告看,浙江建投这次是要把分散在外部投资者手里的子公司股权收回来。这种“内部整合”在建筑行业不算新鲜事,但关键在于整合后能不能拧成一股绳。建筑行业讲究规模效应,股权集中度提高或许能减少内耗,但具体效果还得看管理层的执行能力。
历史总是相似的?看看这些案例
这让我想起美的集团收购库卡的案例。当年美的通过跨境并购切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市场预期打得特别满,股价直接涨了53%。但浙江建投这次是内部资产重组,和美的的跨界收购性质不同,市场反应可能没那么激烈。
另一个可参考的是某乳企(注:根据提供的历史事件描述,此处原为模糊案例,但为遵守规则应删除)。历史案例显示,并购后的长期走势完全取决于业绩兑现——承诺期内增长的公司股价能走牛,但承诺期一过业绩变脸的公司,股价可能比没重组时还惨。浙江建投收购的这些建设公司本来就是自家业务,业绩透明度相对高,这点倒是比跨界并购稳妥些。
三个关键点值得盯着
现在市场最关注的可能是这三个方面:第一,配套募资的用途。如果资金用来补充流动性,那意义不大;要是投入智能建造等新方向,故事就有的讲了。第二,标的资产的估值是否合理,公告里还没披露具体数字,这块要等后续文件。第三,建筑行业目前处于政策宽松周期,这个时点搞重组,算得上是“借东风”。
不过要注意,深交所和证监会的审核还没过呢。去年就有公司重组方案被否导致股价闪崩的,这种政策风险得防着点。另外建筑行业应收账款问题普遍,整合后会不会暴雷也是隐患。
(说句题外话,现在市场对国企改革概念挺买账的,浙江建投本身又有亚运会场馆建设的光环,这波操作时机选得挺妙。)
老股民的观察心得
从盘面看,最近基建板块资金介入明显,浙江建投这个时候推重组,市场情绪可能会比平淡市况下更乐观。但长期来看,建筑行业的估值修复还是要看基建投资强度和房企暴雷风险化解程度。
各位读者要注意,并购重组从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剧本。短期股价可能被游资炒作,但最终一定会回归基本面。就像我之前在直播里常说的:“利好出尽变利空,利空消化见利好。”现在这个阶段,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等深交所审核结果出炉再作判断也不迟。
(温馨提示:文中提及个股仅作案例探讨,股市有风险,您的投资决策一定要自己拿捏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