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凌晨西安报道
“早在30年前,公司的创立者们就坐着绿皮火车、跨越超过1500公里到西安挨家挨户找人才,正是这批从西安请到汕头的人才,奠定了我们在化学试剂板块的技术基础。”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光华科技)总经理陈雄如是回忆道。
4月23日,“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西安站)在西安市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启幕。这场活动汇聚广东全省20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超1.5万个现场招聘岗位,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热门领域。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这场横跨珠江与秦岭的深度协作,正在改写东西部产业分工的“旧剧本”——当广东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寻求技术突围,陕西高校云集的创新策源地却长期面临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的困局。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牵引下,粤陕两省打破传统帮扶思维,以“产业需求清单”对接“人才供给清单”,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展开精准匹配。这场跨越1500公里的创新共振,能否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新解法?
高校矩阵:新时代人才集结地
光华科技是一家集专业化学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上市粤企。在讲述创立者们远赴西安求才的经历后,光华科技总经理陈雄表示:“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重视人才。”
时隔30多年,西安再次开启新一轮的人才结构优化。
作为“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西安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更大力度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其中,高等院校是核心。包括支持建设西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空天动力产业园、西电信息港、西北大未来科创城。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布局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重大创新平台。
同时,借由第三轮“双一流”建设为契机,西安高校开启新一轮“扩张潮”,包括空军军医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在推动新校区建设。
一系列动作背后,西安正在积极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所需要的新时代人才。
为了聚焦国家战略和科技前沿领域布局学科专业,陕西印发了国家急需学科专业发展清单,建立科技发展与国家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绘制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耦合图谱。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欢在招聘会现场表示:“2019年,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成使用后,学校同步启动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工程。围绕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向着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不断改进。”
王欢指出,如今西安交通大学秉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等“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西安交通大学并非这场改革中唯一的受益者。据悉,截至2024年底,陕西省8所高校20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000余个,建设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96个。
2024年10月21日,陕西省教育厅公示2024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评审结果,拟同意39所高校申报普通本科专业点91个。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量子信息科技……全省高校专业目录不断“上新”。
新增专业的同时,不少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停招或撤销。如西北大学于今年8月发布通知,拟申请撤销汉语言、金融工程、财政学、管理科学、图书馆学、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等7个本科专业。
这种"加减法"背后,是省级层面建立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耦合图谱,国家急需学科专业发展清单直接牵引院系的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标准与产业标准的深度咬合。
经济大省:人才缺口的潮涌时刻
伴随着高等教育变革进程加快,科教大省的人才资源数量逐年提升,开始向其他城市外溢。而人才流动是一个市场化行为,人才要素优化的背后往往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新一轮创新与社会责任的体现。
在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宣布今年广东将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随着广东这座经济大省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全省超1900万户经济主体,产业规模超万亿。“今天的广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渴望人才。”广东省政府相关领导在招聘会开场仪式上表示。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成为广东招引人才、发展产业、稳就业保民生的关键一步。
3月16日,广东省委、省政府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在广州琶洲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一大批知名央企国企、科创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等现场提供大量优质岗位,集中招聘全国高校毕业生。
随后,“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陆续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等城市落地。
据悉,各站活动将由广东省领导带队,组织广东省市的企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参加,拿出有竞争力的薪酬岗位,主动上门邀约优秀高校毕业生。
在西安站活动现场,汕头市相关领导公开发出青年才俊“求贤令”。
他表示,在汕头,每一位青年才俊都被尊重。汕头出台人才强市建设实施意见及45个配套细则,用“真金白银”让青年人才畅享就业补贴、创业扶持、培养资助。打造南澳科学会议、潮医智库、潮师智库等“最强大脑”养成营,为每个奇思妙想加持赋能。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和超5000名博(硕)士加入,众多高层次人才在国家、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崭露头角。
区域协作: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耦合”
从“梯度转移”向“网络化协同”的转变,广东的技术溢出与陕西的资源禀赋,正在碰撞出区域协作的新动能。
西安站活动期间,粤陕校企对接进一步深化。汕头市律师协会与西北政法大学、汕头市纺织协会与西安工程大学、汕头市建筑协会与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西北大学、东莞市科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与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等六组校企代表进行了集体签约。
在现场签约区,来自西安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学生,与格力、比亚迪等企业现场签约达到就业意向,为企业发展注入专业人才新动能。
墨格微流科技(汕头)有限公司(下称:墨格微流科技)也是人才与产业深度协同的鲜活缩影。
“广东是创业的沃土。都说广东‘睿智实在’,这充分体现在对人才创业的支持上。到广东汕头工作后,我依托广东人才政策和省实验室平台优势,成立了科技公司,组建人才团队。”墨格微流科技创始人、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员、汕头大学教授董正亚在西安站活动现场表示。
他表示,在企业面临着资金紧缺的难题时,广东省部署“扬帆计划”,汕头市实施“精细化工产业人才振兴计划”,为公司获取200万元的专项资金,化解了燃眉之急。如今,公司经两轮融资,市场估值近2亿元。
广东省属重点企业广晟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汪东兵在现场表示,此次广东省委、省政府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汇集五“有”三“好”政策包。全心打造了“事业+生活”的全生态,无论是就业、创业、创新的支持,还是安居、服务、待遇的保障,广东都在用真金白银和真情实意,为每一位追梦人筑起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