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庆档冷淡收场。
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25年国庆档电影票房同比下降13%至18.35亿元。作为对比,2021-2024年国庆档票房依次为43.88亿元、14.97亿元、27.35亿元、21.05亿元。今年国庆档票房同比下跌2.7亿元,规模处于近五年倒数第二。
此外,今年国庆档的收缩是全方位的。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该档期观影总人次5007.9万,同比下降4%;场均人次13.7,同比下降15%。
从影片来看,今年国庆档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8.93%。档期内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志愿军:浴血和平》4.50亿元,《731》3.45亿元,《刺杀小说家2》2.95亿元,《浪浪人生》2.19亿元,《震耳欲聋》1.75亿元。
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国庆档内无影片票房过5亿元。
爆款缺乏下,电影市场正走向更被动的局面。

还需看到,今年国庆档堪称“最划算”一年。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档平均票价下调至近5年最低至36.6元。10月4日,新片集体降价。但仅《浪浪人生》降价后人次连续3日小幅增长,部分影片单日票价环比降幅超9%,却未能带动人次增长。
此外,一线城市观影热情持续下滑。
灯塔数据显示。在今年国庆档,一线城市票房占比仅13.4%,创下历史新低。作为对比,三四线占比持续提升,占比近44%。
而市场冷淡下,电影公司经营明显承压。
比如,截至10月9日17:44,由陈凯歌执导的国庆档票房冠军《志愿军:浴血和平》累计票房仅4.88亿元,基于该片高额投资能否回本存在着压力。在上半年,《志愿军:浴血和平》主出品方中国电影营收同比下滑19.13%至17.17亿元,净亏损1.1亿元。
背后是,今年第二季度电影市场遇冷,全国电影票房同比下降 34.73%,清明档、五一档票房均出现明显回落。
光线传媒作为第二出品方的动画片《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在国庆档票房仅7471万元,亦存在亏损压力。
这样给曾经狂飙的动画市场笼罩上阴影。今年初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拿下154.46亿元票房,创下国产影片票房历史性高点。受《哪吒2》推动,截至10月8日,全年电影总票房437.89亿元,同比增长18.98%,比2024年全年总票房超出12.87亿元。
《哪吒2》正是由光线传媒出品。
事实上,头部影片走向亏损,业内甚至已习以为常。
今年暑期档大片《酱园弄·悬案》就是明显案例。该片聚集了章子怡、易烊千玺、赵丽颖、雷佳音、杨幂在内的大牌明星,最终票房仅3.75亿元。
这直接给《酱园弄·悬案》出品方欢喜传媒带来亏损。欢喜传媒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净亏损1.02亿港元。该公司提到,期内上映电影票房未及预期,导致亏损。欢喜传媒在期内上映重点影片,就是《酱园弄·悬案》。
“现在对项目的投资越来越谨慎,成本控制也越来越强。大导演们的话语权正在降低。”有年度票房冠军项目的制片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作为对比,其他娱乐方式保持增长。
10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测算,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虎鲸文娱发布的《2025国庆假期文娱消费报告》显示,三四五线城市演出总场次增长34.1%;线上方面,大屏端观看时长同比上升23%,其中动漫观看时长同比增长76%。抖音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期间,多类住宿抖音团购订单量增长超5成。
这都让电影市场显得吃力。缺乏大片下,人们正在“走出”电影,这也进一步影响了电影项目投资。这是种逆向循环。
如此态势下,影业巨头也在重新定义自己。
比如,万达电影就联合游戏IP《恋与深空》在影院打造新场景。玩家以游戏中“猎人小姐”身份走进影院,与游戏角色共同体验“一部电影的诞生”。万达电影称,国庆期间,已有超百万游戏玩家走进全国的万达影城参与相关活动。
中国电影也提到,会进一步探索分线发行、预约放映等新模式,推动话剧、音乐会、体育赛事等内容进影院。
如此局面下,电影项目的融资难度正在加剧。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为了解决此种问题,甚至相关主管单位会帮电影人拉投资。
8月,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就在“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表示,电影业需要破解当前关键难点。他指出,优质的电影企业是电影产业强大、建成电影强国的基础。
“电影的产业扶持政策要摆脱政绩思维,借鉴世界主要电影大国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经验,使电影拍摄、制作与旅游、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连。”毛羽称。
这都代表着,电影市场的转型需要加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