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堂又出手了——这家公司刚刚用5000万元自有资金买了一笔结构性存款。
根据其11月19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期与华夏银行昆明红塔支行签订协议,使用5000万元闲置自有资金购买一款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这笔投资从2025年11月18日开始,到2026年3月19日到期,预期年化收益率在0.55%至2.15%之间。虽然最终收益不确定,但至少本金安全,属于典型的低风险现金管理操作。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今年5月,一心堂就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通过决议,允许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在不超过25亿元额度内,对暂时闲置的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方式包括购买理财产品、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这次5000万的投资,只是该计划下的又一次常规执行。翻开过去一年的记录,类似操作频繁出现:仅在2025年7月前后,公司就连续在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等机构部署多笔5000万元规模的结构性存款或协定存款,期限普遍在3到6个月之间,多数已到期并收回本息。
看得出来,一心堂在资金管理上走的是稳健路线。它没有把钱空放账上,也没有贸然投入高风险市场,而是选择将短期闲置资金“无缝衔接”地投入到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银行类现金管理产品中。这种做法既不影响主营业务的资金运转,又能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属于成熟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策略。
说实话,看到这个消息时我并不意外。作为一家在全国拥有上万家门店的连锁药房企业,现金流管理本身就是基本功。尤其是在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承压的背景下,每一分钱的利用效率都值得精打细算。而从股价表现来看,截至今日收盘,一心堂报收13.48元,下跌1.68%,成交额1.47亿元,市场整体反应平稳——说明投资者也早已习惯这类操作,并不将其视为重大利好或利空。
但我更想说的是,这类看似平淡的公告背后,其实反映了一家企业的经营定力。在不少企业还在追逐热点、搞激进扩张的时候,一心堂选择扎扎实实做好资金规划,坚持“规范运作、防范风险”的原则。这不是多么惊心动魄的战略,却恰恰是长期主义者的典型特征:不赌风口,不冒进,专注于可持续的内部优化。
当然,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终究有限,无法替代主业增长带来的价值提升。但如果连这点“闲钱”都不愿管、不会管,那才真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