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加一点,1.62买入成交…

近年关注国资国企ST股,从 ST大集 到 ST东园,再到近期的$*ST中基(SZ000972)$ ,ST广物,ST岭南…都是高风险偏好的实操经验。
日前发帖 讨论ST岭南 是否买入/补仓机会。除讲操作思路外,已列出核心数据,包括国资持股比例、借款/担保金额、前实控人占用资金额、牛散拍卖价1.51元、目标价计算逻辑,30%是2.02元,50%是2.33。补充“10月20日涨停”的实时反馈,各自要对标自身成本与预期。
同时也有风险提示,要避免乐观盲从。明确点出两大核心风险:一是“摘帽失败、面退可能”,提及“面退的票多的是”。二是“国资兜底的不确定性”。质疑“是否有能力持续输血”,同时提出“轻仓”“不赚尾段”的风控建议,各位不可忽视。
今着重谈谈:做ST股,也要注意基本面验证。
对ST股票(含*ST 退市风险警示,ST 其他风险警示)的基本面验证,核心围绕“为何被ST”“能否摘帽”“是否暗藏退市雷”三大核心问题。因为ST股的投资逻辑本质是“风险博弈”,而基本面验证的目的就是“排除致命的退市风险,确认摘帽可行性”。
要从“被ST原因针对性验证”“持续经营能力验证”“财务质量与真实性验证”“外部支持与摘帽条件匹配验证”等角度,拆解关键验证点。
以ST岭南为例,信仰 “国资兜底”逻辑也需基本面支撑。
首先再强调,短线投机做ST岭南,同属基于“国资兜底”“保壳”的短平快套利模式的“高风险中追求高回报”操作。
ST岭南并未含“重生”因素,如我在前帖中所说岭南即使能摘帽,若主营业务不转赛道,还是文旅产业,是没有多少业绩支撑股价的。文旅多是“乡村振兴”“刺激消费”…重社会效益,直接的“税收”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只能玩到摘帽前后,再判断。如果注入优质资产或战略转型…就另当别论。
那么国资的“保壳”救局力度就非常关键。
目前,中山国资对ST岭南只停留于 提供借款和担保,未来要关注国资“想控股权”的后续行动,如是否通过变卖承接股份、是否注入优质资产改善经营等等,仅靠“借款输血”无法解决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的根本问题,“兜底”更像短期维稳,而非长期破局。同时要留意前实控人1.42亿元资金占用何时归还?若长期未解决,内控缺陷无法修复,摘帽始终是“空中楼阁”。
那未来盯什么?
对ST岭南,要聚焦“问题整改的可行性验证”。
ST岭南2025年4月因“前实控人尹洪卫占用资金1.42亿元、内控缺陷”被ST(其他风险警示),验证核心是“问题能否整改,是否具备摘帽潜力”。
一是资金占用验证:“是否有明确的归还路径+法律保障”。
现状是:前实控人资金占用1.42亿元未归还,其股份已被司法拍卖(2025年10月牛散魏巍以1.51元/股拍得3000万元对应股份)。
一看是归还承诺的有效性:前实控人是否出具《资金归还计划书》?是否有抵押资产(如房产、股权)担保归还?截至目前,ST岭南未披露“归还计划书”,仅提及“通过司法拍卖股份所得款项优先偿还占用资金”——但拍卖款仅3000万元,远不足1.42亿元,存在“归还缺口”,需警惕整改失败风险。
二看公司的追讨动作:是否已对前实控人提起诉讼?是否申请财产保全?公告显示“已起诉,但未冻结核心资产”,追讨力度不足,资金占用解决存在不确定性。
二是内控缺陷验证:“整改措施是否落地,而非仅停留在公告”。
ST岭南的内控问题:2024年审计发现“关联交易未履行审批程序、资金支付无复核”,导致资金占用发生。
未来的关键验证点:
一是整改措施的具体性:公司公告“修订《关联交易管理制度》”,但未披露修订细节(如“关联交易审批需经独立董事签字”“资金支付需双人复核”),属于“模糊整改”,可信度低;
二是第三方鉴证:是否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做内控鉴证?截至目前未披露《内控鉴证报告》,仅公司自说“内控已整改”,缺乏外部验证,未符合ST摘帽对“内控有效”的要求。
也就是说,目前未能确定ST岭南 摘帽条件是否具备。当然,尚有数月时间,什么变化都有可能。
综上,对ST股基本面的验证讲求“对症下药”。
*ST先保“不退市”,重点看退市指标的硬性改善。ST先保“能整改”,重点看问题解决的可行性与外部支持的实质性。再结合持续经营能力(摘帽后能否“活下去”、刚被ST能否“不恶化”)与财务真实性(规避“虚假整改”、“虚假营收”)等方面,才能判断“摘帽机遇”是否大于“退市风险”。
由于各人的操作习惯和目标值不同,吹水讲“大道理”,仅供参考。
感谢各位的指点!
#投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