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备案,H股上市迈出关键一步
牧原股份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关于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这意味着其筹划已久的港股上市进程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据公告内容,公司拟发行不超过5.46亿股H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此次备案自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若未能在此期限内完成发行,需重新更新材料。同时,公司在上市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须向证监会报告最终发行情况。
这一进展并非突然之举。早在今年4月,牧原股份便宣布启动H股上市计划,并经董事会与股东大会审议通过。5月底向港交所递交申请,6月完成证监会备案材料报送,节奏清晰且推进有序。尽管后续仍需通过香港证监会及港交所的审核批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当前备案落地无疑为下一步工作扫清了核心政策障碍。
从“中国猪王”到“全球猪王”的野心
看到这个消息,我第一反应是:这不仅是融资动作,更是战略跃迁的信号。牧原已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生猪出栏量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2.6%提升至2024年的5.6%,按产能计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养猪老大”。但它显然不满足于此。
我注意到,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产品研发、海外拓展和战略性投资——这几点恰恰对应着它正在构建的全球化图景。比如在越南,牧原已与BAF合作建设年出栏160万头商品猪的高科技楼房养猪项目,总投资达32亿元,预计2027年达产,直接满足越南5%的猪肉需求。这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重资产落地的产业布局。
更值得玩味的是它与正大集团的战略协同。双方合计能繁母猪存栏超450万头,目标直指非洲猪瘟后东南亚留下的产能真空。在我看来,这是典型的“资本+渠道+技术”三位一体打法,而H股平台正是撬动国际资源的关键支点。
国际化平台的价值远不止融资
说实话,以牧原目前的财务状况,并不缺钱。前三季度净利润接近148亿元,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1.6元/公斤,部分场线甚至做到10.5元,抗周期能力业内罕见。那为什么还要费力搞H股?
我认为,真正的目的在于构建“A+H”双资本平台。港股能吸引QFII等长期国际资本,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定价权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国际化形象有助于招揽人才、强化海外团队建设,让“中国农牧出海”变得更可信、更可持续。
目前股价处于短期震荡上行通道,主力资金今日净流入超1亿元,虽行业整体资金偏弱,但个股关注度正在回升。备案获批本身是利好兑现,但背后折的成长逻辑,或许才刚刚开始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