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发布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17.9亿元,同比增长15.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7.79亿元,同比增长41.01%。
牧原股份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均增长,显示出公司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与精细化运营管理,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展现出的经营韧性。
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同时,牧原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与总负债规模也持续下降,财务结构更加健康。截至9月末,牧原股份总负债规模已较2025年初减少97.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5.5%,较年初下降3.18个百分点。
养殖成本的持续下降是业绩提升和财务指标改善的关键驱动力。数据显示,牧原股份生猪养殖成本已从年初的13.1元/公斤降至9月份的11.6元/公斤,并计划在年底降至11元/公斤。
融达期货生猪研究员史香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猪价整体围绕14.5元/公斤窄幅震荡,进入三季度后猪价震荡走弱。三季度均价约14元/公斤,同比下降约28%。上半年生猪养殖盈利可观,进入三季度后生猪养殖利润逐月被压缩,外购育肥模式陷入亏损(约100元/头),自繁自养模式仍有盈利(约90元/头)。
为平衡市场供需关系,促进生猪价格平稳运行,国家实施对生猪产能的综合调控。牧原股份积极响应、快速落实,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9月末已降至330.5万头。
浙商证券研报分析认为,牧原股份由高成长发展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出栏增长,成本优势持续扩大,屠宰业务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有望在“反内卷”背景下充分通过成本壁垒构筑竞争优势。
在深耕国内业务的同时,牧原股份将国际化视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今年年初,公司启动港股发行计划,于5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
除此之外,牧原股份还与正大集团、BAF越南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国内已经验证的技术优势、管理经验复制到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海外市场。
牧原股份表示,公司已进入稳健发展时期,资本开支呈下降趋势,现金流创造能力会持续增强。未来公司会聚焦主业,持续做好经营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与盈利能力,保证公司高质量稳定发展,更好地为股东创造回报。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牧原股份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符合猪周期下行阶段的预期,其成本控制能力与政策响应速度凸显龙头优势。短期需关注猪价反弹时点与产能去化进度,中长期则应看好其通过国际化与技术输出实现的可持续增长。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公司的“活下去”能力已得到验证,而一旦周期反转,其盈利修复弹性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