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3 02:52:50 股吧网页版
*ST双成资本迷局的警示
来源:上海证券报

K图 002693_0

  ■记者观察

  ◎记者孙小程

  从2024年三个月股价涨幅超10倍,到如今的连续跌停、退市风险高悬,*ST双成(原双成药业)戏剧般的转折,为资本市场留下了血淋淋的教训。

  复盘这场资本迷局的始末,*ST双成于2024年9月宣布跨界收购半导体公司奥拉股份。奥拉股份与*ST双成均是由王成栋及其子WangYingpu控制的公司,由于实控人没有改变,该笔交易本质上是“左手倒右手”,可谓“不是借壳,胜似借壳”。

  彼时,*ST双成市值不到30亿元,奥拉股份此前估值已经达到100亿元。

  从以往经验来看,“蛇吞象”交易操作难度极高,但由于两家公司均为同一实控人,市场默认这笔并购已是“板上钉钉”。想象空间随之打开,*ST双成接连斩获多个涨停板,一举成为A股“妖王”。

  然而,怀揣暴富美梦入场的数万股民,却在3月10日深夜迎来一记闷棍。*ST双成当晚突然宣布,并购奥拉股份相关事宜终止。公司给出的理由是:“交易各方对本次交易的预期不一”;“公司与部分交易对方仍未能就交易对价等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这桩轰动一时的并购就此戛然而止,但其间的疑团,却越滚越大。

  首先便是内幕信息泄露嫌疑。据本报此前报道,在*ST双成停牌前的18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成交量突然连续放大,股价也随之大涨。其中,赵惠敏、应淑英两位自然人在短时间内均扫货*ST双成,一举成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股价暴涨期间,二人又迅速减持套现,获利离场。

  由此引申出外界的进一步猜测:*ST双成是否“虚晃一枪”,自导自演一出“忽悠式重组”,来配合击鼓传花似的资金游戏?公司业绩多年游离在亏损、微幅盈利之间,是否预料到即将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借重组规避退市?

  今年3月,针对投资者就公司“是否存在欺诈”的提问,*ST双成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公司重组不存在欺诈行为。如此表述,似乎否认了“忽悠式重组”的说法。

  的确,是否属于“忽悠式重组”,在法律条文上没有明确定义,识别标准相对模糊。复盘监管实践与历史案例,“忽悠式重组”通常是指上市公司以推高股价、掩护套现或规避退市等非实质性目的发起的资产重组行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转型战略激进、存在利益输送与套现行为、存在内幕交易与股价操纵行为、规避退市等。

  或许*ST双成主观上不存在类似动机,但从客观事迹来看,上述特征该公司又中了几条?

  跳脱出个案,*ST双成一案也折射出不少公司治理难题:

  一是如何做好对跨界并购、借壳上市的监管,杜绝“重组套利”市场乱象。市场资深人士呼吁:“往新质生产力方向实施的并购是政策鼓励方向,但必须要从严监管,谨防公司以战略转型为幌子,行操纵股价、内幕交易之实。”

  二是这起暴涨暴跌的典型案例,以市场化的方式揭示了“炒小炒差”“赌重组”背后的高风险——投资者追逐短期暴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潜在的高风险。该案可纳入投资者教育典型案例库,以作警示性教育。

  活跃的资本市场离不开活跃的并购市场。但市场需要的,是真正让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并购重组,而不是泡沫转瞬即逝、徒留一地鸡毛的虚假繁荣。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