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金财刚刚完成了一件大事——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预留部分授予登记正式落地。19名核心技术及业务骨干拿到了合计17.2975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每股14.60元。这笔股份来自公司此前回购的库存股,登记完成日期为2025年11月19日。这意味着,这批员工将从“打工人”进一步向“合伙人”身份靠拢,至少在利益绑定上更紧密了。
整个激励计划的推进节奏清晰:8月初董事会审议通过草案,经过内部公示无异议后,8月25日股东会高票通过。9月3日启动首次授予,到了10月20日,董事会再次开会敲定预留部分的授予方案。最终在10月底完成资金验资,由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确认,19人共出资约252.5万元认购股份。虽然股本总额不变,但股权结构中增加了限售股,减少了库存股,合规性与透明度都符合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激励对象并未包含董事或高管,全部聚焦在“核心技术及业务人员”,比如业务副总范大欣、多位部门总经理和算法专家等。其中范大欣一人获授3.4万多股,占预留总量近两成。这种倾斜说明公司在有意强化对一线核心人才的绑定。而业绩考核也设定了明确目标:以2024年营收为基数,2025年增长不低于10%,2026年不低于20%;若只达到7%和14%,则按比例解锁;低于触发线,则当期份额直接注销。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说几句自己的看法。这一轮激励不是那种“人人有份”的福利式操作,而是精准投放、目标明确。绑定关键人才、激发内生动力,是当下很多科技企业在竞争加剧环境下的理性选择。特别是中科金财这类金融科技服务商,技术迭代快、客户粘性强,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几乎直接决定业务延续性。
而且从数据上看,尽管当前股价报收27.66元,较14.60元的授予价已有显著溢价,但设置了12个月和24个月两个限售期,意味着这些员工必须持续贡献至少两年才有实质收益。再加上营收增长率双重考核,公司没给“躺赢”的机会。
在我看来,这不是一场短期的股价刺激动作,而是一次务实的人才战略落子。只要未来两年营收能如期兑现,这场激励就可能成为稳住军心、推动成长的催化剂。当然,外部市场环境和行业政策依然存在变数,但我倾向于认为,一个愿意把真金白银押注在骨干身上的公司,至少态度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