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人集团(002639.SZ)的“兆瓦级”氦气压缩机被用于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这一消息在今日资本市场引发关注。该项目可实现-271℃下百瓦级制冷能力,技术经评定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极低温制冷领域取得关键突破。作为核心部件供应商,雪人集团不仅提供了关键设备,还拥有多项相关专利,成为国内少数具备此类高端压缩机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
该项目的应用背景极为重要——液氦至超流氦温区是实现可控核聚变、超导磁体运行等大科学装置的基础条件,例如“人造太阳”托卡马克装置就必须依赖此类极端低温环境。而氦气压缩机正是构建这套低温系统的“心脏”。过去,这类高功率、高稳定性的压缩机长期依赖进口,技术受制于人。如今由国内企业主导设备供应,意味着我国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从公司近期表现来看,雪人集团今日股价上涨2.29%,报收15.65元,成交额达35.04亿元,市场情绪明显升温。这背后除了科研项目带来的技术背书外,也与其在冰雪产业中的布局有关。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为多个大型冰雪项目如桂林天湖滑雪场、长沙湘江冰雪大世界提供制冷解决方案和造雪设备。随着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万亿元,政策层面也在推动“雪假”等创新举措,雪人集团在民用端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宽。
但我认为,真正决定这家公司长期价值的,还是其在高端工业装备领域的技术沉淀。很多人只看到它沾上了“冰雪经济”的热点,却忽略了它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扮演的角色。这种既能服务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又能落地消费级市场的双重属性,在A股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当前强调“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安全的大背景下,掌握核心部件自主技术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策与资本的双重青睐。
当然,也要保持理性。目前尚无具体财务数据说明该科研项目将带来多少直接收入,短期股价波动可能存在情绪驱动成分。但从技术突破的意义来看,一旦这类设备实现规模化复制并应用于更多大科学工程或商业核聚变项目,雪人集团的成长空间或将远超当前市场预期。我倾向于认为,这次亮相不是偶然的技术曝光,而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能力逐步兑现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