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吉林省2025—2026年雪季系列新闻发布会宣布,第12届全国大众冰雪季主会场活动将于12月26日在长春市肆季南河岸线公园举办。为即将到来的冰雪季和保持热度的冰雪经济增添更多的关注。
中国企业联合会资委会委员、高级经济师董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冰雪经济正从政策红利驱动的初步阶段,加速迈向由市场需求引领的规模化发展新阶段。随着人们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度提升、参与热情高涨,冰雪消费需求正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我们可以看到,市场重心向装备制造、专业培训、冰雪旅游、IP赛事运营等领域延伸和拓展。”
紧抓万亿元市场机遇
近年来,我国冰雪经济快速崛起,从北国雪原到南方室内雪场,从专业装备制造到文旅消费场景,冰雪经济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冰雪运动场地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冰雪运动更加广泛开展,我国冰雪竞技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
面对冰雪经济万亿元市场,从上游的冰雪装备制造到下游的冰雪文旅服务,产业链上的A股上市公司紧紧抓住产业机遇,积极布局,通过技术创新、场景拓展与服务模式升级,持续将冰雪“冷资源”转化为经济“热动力”。
在装备制造端,福建雪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人集团”)是冰雪产业制造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该公司曾为北京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赛道提供氨气液分离器项目,为张家口崇礼赛区长城岭运动员训练滑雪场提供制冷造雪系统。雪人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相较于传统的冰雪运动强国,中国在冰雪运动的普及率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冰雪运动在中国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消费增长态势将更为突出。”
在文旅服务端,我国长白山拥有优质冰雪资源,是“世界三大粉雪基地”之一。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白山”)已建立起完善的山地景区管理、雪场经营管理标准体系,打造出互利共赢的管理输出合作模式,培育了一大批忠诚度高、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积极拓展旅游的深度和广度,为游客提供更多超值体验。
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开展天山天池景区冬季冰雪娱乐项目,包括:冰上龙舟赛、碰碰车、雪爬犁、滑雪圈、电动雪地摩托等近20项冰上项目。
我国南方的旅游企业则积极开发冰雪旅游线路。广州岭南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冰雪旅游产品目的地涵盖国内多个冰雪区域,涵盖赏雪、娱雪、滑雪、反季观景等多样玩法,为顾客提供丰富的冰雪元素和多元的游玩体验。
推动产业“四季常热”
虽然冰雪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季节性依赖仍是行业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为了摆脱“火一季、冷三季”的尴尬处境,上市公司从产品和业态方面着手,推动产业“四季常热”。
青岛英派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冰雪运动产品领域深耕多年,已经研发并上市销售滑雪模拟机、仿真冰场地设施等,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雪人集团参与广西桂林天湖露天滑雪场、长沙湘江冰雪大世界等项目,为冰雪产业消费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冰雪娱乐体验。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科技赋能下,模拟降雪、仿真冰场,不仅为人们打造沉浸式冰雪体验,而且能够打破季节、地域限制。”
长白山则充分利用火山温泉资源,拓展非雪季的业态。该公司与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合作,打造长白山下第一温泉度假高端酒店——长白山皇冠假日温泉酒店,已成为长白山区域旅游的标志性酒店。
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产业链企业挖掘资源,并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积极推动冰雪经济从‘一季游’向‘全季、全域’转型,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