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大股东“这次减持的手段充满了套路和欺骗”引发了部分人对光启的新认识,甚至对光启的未来失去了信心。对此,我们应该注意到:
超材料是继计算机技术后的下一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颠覆性技术,其应用的材料将遍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现在的光启就是计算机技术当年的intel,与intel一样也正在依托军工应用创业成长。随着超材料技术发展和深入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推广,光启也将成为世界级巨头的计算机intel。
光启大股东化债操作已成过去(昨天已经清零),虽操作手法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公司团队和所处行业以及行业成长阶段是值得期待的。我们希望光启团队能有钱学森似的抱负,埋头苦干,引领超材料技术应用不断推向深层次和更多行业,推动公司成长为真正的intel式企业,要为自己和国家民族争气,要为国内企业争气,不要伤投资者的心。
电闪雷鸣sc
2025-02-05 21:55:23
关注
超材料作为一种通过重构物质分子、原子级微结构改变其物理特性来实现各种材料更有利于人类应用(如同计算机、无线手机应用的一类新型产业技术),其应用涉及物质材料的方方面面(各项应用尚需人类去逐一开发,应用空间无可限量)。光启作为超材料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全球重要推动者和超材料技术规模应用国际领先企业,其超材料技术从1、2、3代已发展到了第4代,实现了超材料技术从平面向立体化、幅面大小砖块向布卷化、昂贵成本向亲民化的跨越,并通过实现超材料电磁调制、综合射频传感和功能结构的一体化,使超材料尖端装备电磁调制性能提高1-2个数量级、全频段隐身、全寿命使用周期成本降低50%,并实现超材料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获取技术专利数、超材料产品规模应用、高效球面近场天线测试等全球领先,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技术经常性损耗问题,进而成为国际公认的新一代装备(尖端装备、通信、汽车等)及其结构功能一体化主流技术,并成为我国军工各领域尖端装备、众多新尖端装备的超材料技术垄断性、能用全用的超材料产品供货商。
光启作为集“设计、制造、测试、批产”一体化的全球超材料龙头企业和我国新一代尖端装备核心供应商,凭借超材料功能结构一体化特殊优势和超材料产业链体系各环节的自主可控优势,通过已立项装备实现升级替换、新立项装备采取全超材料结构方案方式,快速推进我国尖端装备换代升级、助力提升国防建设水平、满足在现有国际形势下国防建设迫切需要的超材料技术大规模应用,其空中战机/轰炸机/侦察机/预警机/电子对抗机/无人机/导弹和水面舰艇/水下以及地面坦克/火炮/士兵单体等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正推动快速发展的超材料技术在核心尖端装备中的渗透率加速提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并通过构建基于4.0超材料技术的7大能力平台及其数字化、智能化经营体系,全面向飞机制造、基于微波射频天馈系统/微波射频网络的通信装备、电子工业、舰艇制造、无人机、智能汽车、新材料、低空经济、先进检测等行业提供方案定制、产品制造、材料、数据分析、传感、测试等技术服务的行业赋能,在推动这些行业的技术、产品、产业链方面的创新性发展基础上,实现了从军工装备红海市场向民用蓝海市场的快速拓展,并推动着光启正式跨入超材料技术的军、民双应用市场划时代。
光启作为全球率先完成超材料从0到1的工业体系构建者,在超材料复杂度设计、微纳结构及航空结构等制造工艺、产品检测验证上取得了颠覆性研究成果,创建了独有的超材料产品研制生产体系,实现了依托超算中心和自建的超材料基因库完成超材料产品的快速优化设计以满足不断升级的超材料产品设计需求;通过攻克超材料微电子、多基材微刻工艺,实现多类型、多功能一体化的超材料产品规模制造;通过构建基于目标特性测试紧缩场群、先进高效球面近场天线测试场的综合性超材料电磁测试中心,实现超材料部件级、原材料的电磁特性、电磁散射、电磁辐射以及生产过程、产品验证的全方位检测,满足公司产品研制、批产检测和包括电子产品、通信设备、汽车天线OTA等不同行业企业的性能测试检验需求。尤其是通过建设709、905、906超材料智能制造基地,布局南、中、北超材料及其部件产能初步规划达500-800吨(远景规划近1000吨),将极大提升公司为满足市场迫切需要的超材料产品生产效率和交付能力,尤其通过建设基于空中智能无人平台总部、地面智能无人平台总部、芯片设计总部、芯片检测总部、装备检测总部的106无人机产业基地,构建基于万架/月先进无人机产能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推动我国先进无如家产业的创新发展。随着公司四大基地检测投产,将推动光启超材料业务变轨迈入高速发展快车道,因而值得重点研究与关注。
光启第4代超材料技术
2022年11月发布、2023年四季度实现航空尖端装备结构件应用、2024年1季度规模量产,处于全球领先(25年领先美国1代)的光启第4代超材料技术,是通过三维蜂窝状纳米级微结构设计和几乎全面采用微电子的微结构制造(三维超材料平台型技术),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展现超材料特性(与二维阻抗完美匹配)和在性能、重量、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跨越,并在基材强度高、刚性好、重量轻、耐高温、耐腐蚀、共形化(无形状、尺寸限制)等特性和保持电磁调制、增强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特性基础上,实现了全向全频段隐身(甚高、超高、L、S、P、C、X、Ku等雷达全频段)性能、超音速巡航、全新组网能力、全新电子对抗、超机动能力等对海外相关装备的全面超越的全球领先超材料技术。
超材料4.0技术关键(隐身性能、带宽特性、结构强度等)性能指标较3代提升10-100倍,并具有高效率(卷布印花式连续生产)、共形化(无形状、尺寸限制)、轻质(密度重量降低50%)、低成本(革命性降到亲民价)等特点,尤其通过实现承载结构与电磁调制、射频系统、传感器的功能一体化,解决了“雷达探测与隐身的看得清、藏得深”、“红外隐身和雷达隐身打架”、为隐身过分牺牲气动外形等航空航天装备十大技术难题,满足了新一代尖端装备(如六代机)对高度集成化、智能化、通信与隐身需求而成为了我国先进武器装备基层核心技术,使光启也因此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升级成了核心系统供应商,并已批量装备空军、海军、火箭军等多军兵种,推动我国相关领域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随着公司基于超材料4.0技术所形成的七个能力平台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经营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基材由铜箔拓展到了陶瓷、树脂、纤维(导电/光敏/形状记忆聚合物、高强度绝缘特种纤维材料-芳纶纸…)等常见材料,使超材料产品更丰富、应用更广泛,为赋能航天航空装备、尖端武器装备并拓展到电子装备、舰艇制造、无人机、智能汽车等先进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基于超材料4.0技术的结构产品不但成为了我国国防尖端装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了无人机、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关键核心环节,并正颠覆性推动超材料在电子工业、智能汽车、低空装备、海洋装备等多个民用制造领域和电子、通信、汽车等领域测试应用的持续扩张,用光启的话说“第4代超材料技术代表着光启的未来”!
光启超材料无人机技术
2024年11月14日第十五届珠海航博会,光启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全机身超材料颠覆性创新(民用分工业级和消费级)无人机,其雷达反射面积0.001㎡隐身性能较传统碳纤维无人机提升超10倍、-60-200℃温差下热膨胀系数(CTE)1.2×10⁻⁶/℃是铝合金无人机的1/10、海洋盐雾环境的腐蚀速率<0.01mm/年使寿命延长超3倍、风阻系数Cd较传统碳纤维叶轮无人机降低40%、能效提升28%续航时间延长20%,军品航程2000公里(与歼-20作战半径相同,最高5000公里)、任务载荷50-200kg(最高6吨)、1000米高度持续飞行12小时。
光启军用无人机又称为巡飞弹(自杀式察打一体无人机),是依托公司最强电磁波调制通信、射频、抗强干扰等硬核技术,实现集全向全频段(雷达波、红外探测)全机身隐身、强电磁对抗(电子干扰手段无用)、结构强度、态势感知、自主导航和通信等功能于一体,且具有拒扰/控(电磁攻击手段的干扰、操纵)、轻质(续航载荷能力均有提升)、高效能(油耗降低40%)、噪声小、按需定制、多功能、自主选择目标薄弱部位进行攻击、极低成本(低于4000元/公斤是传统无人机的1/15)特点的顶级无人装备(据称无法发现、无法跟踪、就无法摧毁)。同时通过融合集群模式(使蜂群规模从百架到千架级),通过智能编队和分工合作实现了集群智能自主搜寻攻击以及任务效率的最大化(自组织、高抗毁、低延迟的“神经网”无人机蜂群),实现了无人机群的规模化体系指挥、协调控制、智能化通信与集群协同,并因此已成为国家无人装备体系的核心支柱。
在现有探测手段下的顶级隐身能力和集群智能化,是光启无人机(蜂群)最有价值、也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光启依托其核心技术,构建成了覆盖设计、制造、量产到场景化赋能的无人机全产业链,并以链主方式为多个潜在应用场景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光启无人机已于25年9月完成了包括极端环境测试在内的多架次试飞测试并开始定型设计,由乐山106基地专门组装集成生产、设计产能1万架/月,计划26年量产交付(据称米国25年1月宣布Arsenal-1无人机年产数万架)。随着以大型装备为平台和中心的作战架构向以小型无人智能装备为终端的作战架构演化,将给光启先进无人机带来巨大市场机遇而将成为仅次于超材料业务的光启业务第二方阵。
投资人士sc
光启超材料检测技术
超材料作为当今科技前沿技术,产品涉及超算设计与nm级芯片制造工艺,为实现超材料从全链各环节的精密检测,光启自主研发建设了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功能最全、测试精度/效率最高(比原来提升10倍)的超材料综合测试中心,其中电磁调制测试微波暗室(包含紧缩场、球面近场、弓形场)具备国际一流的力学性能、电磁特性、环境试验、几何/无损/热学检测等六大类65项标准检测与鉴定能力以及力学测量、温度测量两大类设备共12项计量标准检测能力,并通过了国家(25年7月底实施新规)CNAS认证,为带天线装备和光启构建起了覆盖超材料基材性能、超材料生产过程检验/产品验证以及计量标准检测的“性能-环境-可靠性”完整检测体系。
测试中心建有21套(11个25年四季度建成)国内领先的微波暗室(含7套紧缩场),其中全球最先进多探头球面近场天线测试场可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超材料产品全链各环节以及原材料、全类型天线/雷达/雷达罩的电磁散射特性、电磁/电磁辐射/超声波B超/X射线性能、破坏性等进行全方位自动检测,超高精度散射特性检测最低频率0.1GHZ(国内最低)、待测目标9m、最大扫描15m,不但为超材料全链生态和按照国际标准开展了检测、校准服务,还为除与中汽天检中心及相关国防单位展开测试以外的对华为等众多通信企业提供专业、高效测试服务,并与华中科大等6所院校长期合作,为科技创新、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商业化、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与优化升级提供赋能。
与中汽天线检测中心(天津)合作建设的全球首个汽车整车OTA性能检测紧缩场,开展对汽车无线通信(新车强制检测、研发检测以及汽车各无线功能)进行OTA性能检测,其检测空间200公里、最高频率40G、5m静区、整车尺寸10m,不但填补了全球汽车整车天线测试ISO/IEC标准空白,解决了困扰全球新能源汽车厂商的通讯难题,还大幅提升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紧缩场测试方案》已被列入国家标准草案,完成了对华为享界S9T整车的验证测试,并助力其成功获得了全球首个整车通信性能S级认证。随着通信和车辆智能化的不断提升与普及,尤其是低空经济智能飞行器对OTA测试需求的爆发,在打开汽车OTA、电子/通信产品、雷达/卫星装备等性能检测广阔市场空间的同时,将为光启构建起核心业务的第三方阵。
我国独有的超材料技术
9月27日,央视4台21:00中国新闻,21:13:16的〈中国成为首个使用电磁弹射系统从航母上发射隐身战机的国家〉节目,较详细播报了在福建舰完成起降训练的我国歼-15T战机、歼-35隐身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刘若鹏也转发了视频)。
播报道:“歼-35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多用途战斗机,2024年的中国航展上,歼35a首次公开亮相时就已宣布,歼-35系列是一机多型海空‘孪生’…,作为隐身战斗机,歼-35系列的低可探测性来自于它特殊的机体外形和我国独有的超材料技术,在电磁的世界里,这只钢铁巨鹰的反射截面积比人的手掌还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