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年大:
在超材料领域,供给与需求恰恰相反,是需求可以预估的,供给却无法及时判断。原因是超材料是颠覆传统物理原理的一新人造编辑材料,打破了传统材料的物理极限,随着极限的突破,必将带来新的物理机理的产生,并由此引发新的巨大的市场应用,技术越突破越高端,需求量就越大,是一种倒金字塔结构的供求关系,因此,只要大家通过科普来了解超材料的原理与市场应用,就会逐渐理解,超材料的应用空间,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必然实现宽广的成长空间,那现有的产能必将远远无法满足即将到来的市场爆发。而军工的形态,不是简单的以超材料本身来实现的,还要叠加对应的军事功能与支撑军事功能所应该具备的基础功能,白话来说,军机需要隐身,因此军机需要用到超材料那一层薄膜,这层薄膜需要用到电子束光刻机加工,而那层薄的基材需要用到特殊铜箔或芳纶纸,石英玻璃等,但仅有薄膜是不行的,因为它没有支撑作用,贴在飞机上一飞就吹破了。为了保护它,它还需要做成三明治类的复合材料结构,超材料膜被夹在中间,外包碳纤维预浸料,石英纤维材料,还有中间空隙部分填充轻量化的芳纶蜂窝材料做支撑件,因此,它又涉及到了复合材料如何制造的问题,制造芳纶蜂窝,因为它有硬度,所以还要用到工业母机切削,外层要有大批工人贴合材料,这都需要在每一种型号对应的飞机专用工装模具上制作,做成结构件半成品后,还要使用热压罐热压成形,通过200度以上高温,5-6个大气压的几小时热压制,产生特殊形变,出来的成品刚好符合飞机结构件的设计安装需求,然后再由工人将结构件从工装上剥离,然后还要用探伤的超声波检测仪与各种静力检测仪测试产品的瑕疵,能修补的修补,不能修补的当废品。最后再经过电磁暗室检测,符合作战需求的隐身技术标准后,方可出厂交付并验收。这些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市场配套需求,拉动了很多行业应用,同时也淘汰了很多常用装备和材料,比如第四代超材料技术使用了芳纶纸制造的超材料,可以利用芳纶纸的特性直接制作成芳纶蜂窝,使用超材料直接就变成了支撑件,也就是刘若鹏前天科普视频中拿出来在网上公开展示的那个结构产品,有了这个产品,可以淘汰碳纤维预浸料等支撑件了。
随着这些技术迭代升级的完成,军用市场空间已经成百倍的增长,因为它的技术突破,不仅仅是带来了隐身的需求,还带来了其它颠覆式革命,包括对电磁天线、雷达、电子对抗、电子侦察、通讯的革命,将这些多供应链条、交付周期长、价格昂贵且体积大、质量重的装备可以全部扔掉,通过带电路的超材料集成实现以上全部功能,在通电下可以调制各类电磁参数,同时具备了以上功能,也就是航电系统的功能,并将能实现这些航电功能的设备设计成以超材料来实现的装备,并将它装入隐身超材料结构件里,形成多功能结构件,该结构件具有二大功能,一部分是超材料隐身功能,一部分是航电功能,那么市场空间再扩几倍。以上就是光启正在实现的市场供应。目前最先进的歼35和六代机都将应用上这些超材料技术。而要实现这样的技术,全中国目前仅有光启技术能实现。而原来也做隐身的成都佳驰科技,华秦科技是做不了的,它们都是做涂层技术的,涂层技术本身不具备做航电系统的功能,性能上的先天不足,直接影响未来主战装备升级中的地位,在高端主战装备上会逐渐淘汰低端应用。只有超材料才具备。这就是巨大的鸿沟,也将决定未来这三家公司市场空间巨大的差异,景气的相反。
同时,通过军品的制造,必然掌握了很多中间工序与光刻制造技术,等解决完军工海量需求后,再着手解决民用领域的设计与制造, 那需求也将是非常宽广的。而且,民用不需要军用这么复杂的处理成带军用功能结构件的技术,不需要隐身,不需要耐200度以上高温的同时又要耐零下40度极寒,不需要抗雷击、抗盐雾,不需要高强度,高抗振度,只需要应用民用的功能即可,成本也会快速下降,比如它已经应用于手机天线,汽车电磁检测、无人机蜂群技术等领域了。往后,还将应用于射频芯片、光刻机、光伏电池、电子皮肤等诸多领域。所以,根本无需担心市场需求的饱和,只会无限增长,后面反而是要关注企业军工产能饱和之后的民用产能建设,只不过这是未来三年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