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模式是光启最核心竞争力之一---《光启2025~2035战略发布会》参会感8
本篇文章是光启4月8号战略发布会参会感的最后一篇文章。
在发布会上刘董事长两个多小时的演讲,我个人认为主要就两个核心内容:
一是光启所处的新一代航空航天赛道为万亿赛道,光启在其中的地位可对标美国的雷神技术。至于光启的市值是否能达到万亿?市场有分歧,我的看法是,相信就能够看得见,不相信到了也看不见(手中没有筹码了)。
二是充分说明全产业链模式是光启的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整个发布会更多的内容放在这方面。
一、全产业链模式是光启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过去市场一直认为光启的超材料技术优势才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至少我也这么认为)。所谓技术优势就这两点:一是由4个数学公式组成的反向计算设计技术;二是将设计结果转为工业化微结构制造的转换技术。据说当时创业团队按照在美国掌握的那套方法怎么做都不成,后来还是开展头脑风暴,想出了绝妙办法,至今已经13年了,还没见其它企业提过同样的做法。
但是,认真体会了这次发布会的内容后,我深深地感到技术优势虽然是光启的最主要的核心竞争优势,但如果只是依靠单一优势,光启的护城河壁垒也单薄了些,只有加上全产业链布局和创新,光启的护城河壁垒才够大,才够深,其它企业即使能够单点攻破,在相当长时间内也难以全面掌握,这就给了光启由百亿到万亿的发展空间和时间。
从这次刘董事长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超材料核心部件不管是铜箔还是高分子薄膜,其本身是没有任何结构支撑力的,需要通过复合材料技术将其做成满足航空航天所需的结构产品,该结构既要能承受新一代飞行器的超速和超机动所带来的过载压力,又要满足高空环境的冰霜雷电的考验,还要能在40年使用期内保持1917项性能不变化,更重要的是要能解决传统技术不能解决的十大矛盾性的需求,也就是要做到“既要又要”,在此条件下还要大幅提升产品的良率以降低生产成本。
传统的材料设备和工艺根本无法做出如此苛刻要求的产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自主创新。尤其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连现有的各种原材料都不能满足超材料结构产品的需求,都要自己重新研制。估计是现有的材料做成的复合材料结构,即使能满足新一代飞行器结构强度的需求,也无法满足调制电磁波的需求。使得光启不得不自己研发。
可以说这种“技术+全产业链”相结合的模式才是光启最强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光启的全产业链布局
发布会后面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围绕光启全产业链布局介绍展开的。
光启的全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
投资者关心的光启技术其实只是上市公司,真正运行光启技术的有8家实体企业。这8家实体企业分布在超材料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发布会上刘董事长将其拆开进行了说明。
1、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超材料复杂功能结构产品设计与终端成品批产交付,属于超材料产业链上游(设计)、下游( 批产)。是我国尖端航空装备核心供应商,国家重点小巨人,超材料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超材料的反向计算和微结构设计就在该公司,也是光启军工牌照最齐全的公司,光启的尖端装备合同主要是以该公司来签订的。
2、深圳光启超材料微电子技术公司
从事超材料微结构精密微纳制造技术研发与生产,属于超材料产业链中游核心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
3、深圳光启超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从事超材料电子隐身性能等专业测试技术开发与服务。是超材料全产业链检验检测核心配套企业。投资者所熟知的电动汽车检测业务就由该公司负责。
它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
4、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
洛阳尖端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从事专用特种预浸料、胶膜、树脂、粉体等超材料原材料研发与生产制造,属于超材料产业链上游核心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
5、佛山顺德光启尖端装备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超材料产品关键部件、第4代超材料蜂窝、特种功能材料等的开发与生产,属于超材料产业链中上游核心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
6、株洲光启超材料技术有限公司(905基地)
主要从事超材料产品关键部件、第4代超材料蜂窝、特种功能材料等的开发与生产,属于超材料产业链中上游核心企业。
7、天津光启超材料技术有限公司(906基地)
从事超材料产品关键部件制造、超材料特种工装制造、专业检验检测技术的开发与生产。属于超材料产业链中上游核心企业。
8、乐山光启超材料技术有限公司(106基地)
从事超材料无人机总装、试飞,打造低空无人机产业集群,属于超材料产业链下游核心企业。
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共有1919家供应链配套企业。
三、何为光启
在介绍完光启的全产业链模式后,刘董事长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了光启十大特征:
1、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万亿级赛道的核心产品技术超级平台。
2、光启创始人刘若鹏博士从超材料学科创建至今22年的深耕。
3、80亿元真金白银投入。
4、超材料产品融合36类功能、1917项性能指标,实现全面达标。
5、11.72万张设计图纸、54.5万个数字仿真模型、7.74亿字超材料设计技术文档、38.28亿字超材料工艺创造大纲。
6、1331万行设计源代码、220万条实测成像图和8000万条实测曲线。
7、729亩、55.23万平方米的全国性超材料研制生产基地。
8、1总部5基地8大专业公司1919家专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全国性全产业链协同平台。
9、4641套定制化超材料专用设备,8646套超材料定制化特种工装,161款定制化基础材料。
10、唯一实现超材料大规模量产的企业。
对于第1项的核心产品技术超级平台,刘院长还特别介绍说,这是一个用80亿资金打造的超级平台,包括上市前15年的10亿元的投入,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国家给的各种重点实验室的补贴,以及上市后募集的69亿元的资金及利息。这80亿资金几乎全部投出去了,虽然公司年报上还显示有40多亿的现金在账上,这主要是付款的时限问题。
四、探索超材料的新兴应用
刘董事长前面的演讲,都是以超材料技术在新一代航空航天赛道上的应用为主的。演讲的最后他也谈了超材料技术未来应用场景延伸,主题就4个字:星辰大海!
1、超材料无人机蜂群
光启在这一赛道上的特殊优势是:1、高性能,低成本,大规模;2、射频隐身、自组网、蜂群协同、察打一体。
至于该赛道的空间,如果“小型多终端作战模式”真的能成为未来战争中一种主要的作战模式,包括无人机、无人艇、无人作战车在内的赛道也是万亿级赛道。
2、汽车检测
这是推动智能汽车的研发从传统的“运载平台”向“智能通讯与协同终端”的革命性转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正在等待国家相关智能汽车检测标准的出台。这在未来是一个千亿级的赛道。
3、人形机器人
光启将依托五大智能制造基地,构建人形机器人在非标场景下的示范应用。
超材料技术能深度赋能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突破传统材料的性能瓶颈,使之成为工业制造的可用技术。
人形机器人要想真正成为通用型机器人,在场景相对简单的生产制造和仓储运输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光启将联合其它四家企业首先从这方面打开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光启发出的这张照片下面的注明是“人形机器人在超材料蜂窝零件生产车间”,表明该项计划正在实实在在的推进中。如果能够成功,下一步估计会推进到“层辅”环节,这是占了顺德709基地将近一半用工的工序,里面工人的水平都堪达到“大国工匠”的水平。
未来,这是一个妥妥的万亿赛道。
五、光启未来10年的战略规划
在发布会的最后,刘董事长用了三句话来说明光启在2025年-2035年的十年战略规划:
1、打造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领域核心产品技术的超级平台。
2、坚持“1+7+N”战略聚焦尖端工业领域赋能发展。
3、探索低空无人机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应用场景。
至于光启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公司?刘董事长也用了三句极为形象的比喻。
论产品设计,光启是超材料领域的“华为”。
论量产制造,光启是超材料领域的“比亚迪”。
论产业链构建,光启是超材料领域的“宁德时代”。
总之,投资光启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
林 中 行:202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