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光启技术(002625.SZ)发布2024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光启技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58亿元,同比增长4.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2亿元,同比增长11.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43亿元,同比增长18.47%。
其中超材料业务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5.52亿元,同比增长21.69%,创下历史新高,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7.9%。其中批产收入12.69亿元,同比增长1.78%;研制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911.24%,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
航空装备需求暴增超材料应用场景广阔
目前全球航空装备制造业市场持续增大,中研网报告显示,该市场规模已超万亿美元。当前,我国航空装备现代化建设加速,国内先进飞机更新换代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为整个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航空装备市场规模达到了1390亿元人民币,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45%,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1535亿元。这一增长趋势显示出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在当前国际区域政治形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航空装备的重要战略意义愈发凸显。
超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在通信、尖端装备、汽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其中,尖端装备领域是近十年来各国超材料技术研究及应用最为集中的方向。相较传统电磁调制技术,超材料技术可将装备的电磁调制性能提高1~2个数量级,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技术经常性损耗的问题,使得全寿命使用周期成本降低50%,在各个方面均体现出显著竞争优势,是国际公认的新一代装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的主流技术。
作为该领域的核心系统级产品供应商,光启技术克服了多项技术挑战,实现了超材料复杂功能结构超大规模量产的革命性突破,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其超材料产品应用更是覆盖了所有新一代航空航天装备,为其提供全新的设计、制造与量产解决方案。
多基地加速投产,产能扩充步伐加快
随着超材料复杂功能结构产品在多个领域应用规模的迅速爆发,市场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光启技术也在积极布局超材料产业生态建设,并大幅扩充产能满足交付需求。
目前光启技术的顺德709基地已经全面实现投产;株洲905基地一期以及天津906基地一期均计划于今年7月陆续投产。建成后,两基地将成为超材料复杂功能结构产品生产、研发的重要基地,并与顺德709基地、洛阳基地、乐山106基地形成五大创新基地,共同构建起光启技术在全国性的超材料全产业链平台。随着上述两大基地陆续投产,也有望进一步缓解当前的产能压力,大幅提升交付效率。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团队规模扩充显著
作为一家创新型企业,光启技术一直非常重视研发能力,自主研发的超材料数字化制造平台,构建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信息化生产管理能力,为我国建立了强大的超材料研发制造的超级平台,包括6000项专利;729亩、55.23万平米全国性超材料研制、产业基地;4641套定制化超材料专用设备,8646套超材料定制化特种工装,161款定制化基础材料;11.72万张设计图纸、54.5万个数字仿真模型、7.74亿字超材料设计技术文档、38.28亿字超材料工艺制造大纲;1331万行设计源代码、220万条实测成像图和8000万条实测曲线。
同时,光启技术在2024年度还加大了对于研发团队的扩编。
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利用客户拨付的研制经费以及自有资金开展定制化产品开发以及底层技术研究工作,顺利完成了客户阶段性的研制任务。公司加大自有资金研发投入,主动承担科研任务,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25亿元。公司新增研发人员193人,较上年同比增加54.83%。
据了解,光启技术目前采用定制化任务与客户建立深度合作,在完成研制任务验证后直接转化为规模化批产订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