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日期:2025-04-25
2024 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深耕超材料尖端装备行业。
超材料(metamaterials)是一种特种复合材料或结构,由人工微结构组成,通过对材料关键物理尺寸上进行有序结构设计,使其获得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在电学、磁学和光学等方面具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作为交叉学科研究领域,超材料技术也是物理、材料、电子、信息等学科的前沿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颠覆材料的构建范式,成为诸多领域颠覆性技术的源头之一。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超材料研究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其重构世界的潜力,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超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在通信、尖端装备、汽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其中,尖端装备领域是近十年来各国超材料技术研究及应用最为集中的方向。公司超材料技术通过对其微结构进行设计,从而改变电磁波在物体表面的传播特性,实现对电磁波的调制,同时,通过与超级计算、集成电路制造、微纳加工、功能材料、装备结构、增材制造、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射频等领域的技术相结合,将装备的结构、传感、电磁调制等多种功能一体化形成了超材料智能结构产品。相较传统电磁调制技术,超材料技术可将装备的电磁调制性能提高 1~2 个数量级,且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技术经常性损耗的问题,使得全寿命使用周期成本降低 50%,在各个方面均体现出显著竞争优势,是国际公认的新一代装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的主流技术。支持超材料技术研究,推动超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国尖端装备、未来通信及汽车等行业/产品发展的需要,对我国在前沿技术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前沿材料代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先导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是构建新的增长引擎的重要切入点。”2023 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包括超材料在内的 15 类前沿材料入选,标志着对超材料技术在研究成果、产业化引领方面的认可。工信部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上述指导目录的发布及后续产业化政策的相继落地,大大推动了整个超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使超材料技术全面赋能各个行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直以来,公司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完成了超材料技术在装备应用上的关键技术突破,在超材料复杂度设计、微结构的制造尺寸及极端复杂的航空结构制造工艺上取得了颠覆性的研究成果,创建了独有的超材料装备研制生产体系,将超材料从“基础学科”转变为“产业应用”,实现了我国超材料技术“由 0 到 1”的历史性突破,成为我国超材料领域基础研究与工程化、产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实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领先的新一代尖端装备的核心供应商,深耕超材料尖端装备行业,落实本年度的各项计划,不断强化生产过程管理,保证各项生产交付任务稳步有序推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55,776.39 万元,同比增长 4.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5,196.78 万
元,同比增长 11.7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4,288.40 万元,同比增长 18.47%。
(一)行业情况
超材料作为新一代装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的主流技术,对我国在前沿技术领域尤其是新材料、尖端装备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构建新一代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随着我国“十四五”规划对新一代尖端装备需求量的大幅增加,装备升级换代频率加快,公司各类超材料产品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持续增加,超材料尖端装备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
(二)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新一代超材料尖端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未发生变化。
公司以装备发展需求为牵引,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公司超材料业务板块按照适用场景分为航空结构产品与海洋结构产品,按照业务性质又分为超材料研制业务和超材料批产业务,报告期内未发生变化。
(三)经营模式及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以及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变化。
公司根据最终客户的批产需求,直接客户投产通知或者合同,采用直销模式,以销定产;通过自建超算中心、生产基地以及检验检测中心的方式,实现超材料产品从设计、制造、检测的全产业链条。
公……
[点击查看PDF原文]
提示:本网不保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一切有关该股的有效信息,以交易所的公告为准,敬请投资者注意风险。